湖北需要在更大范圍進行電力資源優化配置
湖北既是能源輸入大省,也是能源輸出大省。從能源結構現狀來看,湖北全省缺煤、少油、乏氣,煤炭儲量不足全國的1%,石油剩余可采儲量僅占全國的0.8%,全省90%以上的煤炭、85%以上的石油需從省外調入,全省能源產品的自給率只有24%左右。與此同時,湖北水電資源豐富,但是三峽、葛洲壩、丹江等大型水電廠的電能由國家統一分配或在華中電網內平衡,湖北每年用三峽水電站的電量僅占其總發電量的15%,用葛洲壩水電站的電量僅占其總發電量的70%。
所以,從總體上看,湖北火電所需煤炭資源短缺,運力緊張;風電、核電等新能源起步較晚,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成為能源供應的主角;水電需要通過電網通道大量外送全國各地。這一能源結構現狀決定了只有通過建設堅強的湖北電網,增強從外部接受電力輸入的能力,才能實現全國范圍的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提升全省電力供應能力。當前,湖北面臨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國際和沿海“兩大產業”加快向中西部轉移、武漢城市圈獲批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一系列新的機遇,全省將步入新一輪經濟周期的快速增長階段。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實現工業化,率先實現中部崛起的戰略。全省全社會用電量從2000年的503億千瓦時增長到2008年的1058億千瓦時,預計2010年將達到1300億千瓦時,“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0.52%。各級政府迫切希望加快電網建設,為加快全省電網發展速度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一特四大”戰略有利于湖北電網的快速發展
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實施的“一特四大”戰略,即建設特高壓電網,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和大型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建設。這使大規模的能源生產、轉換、輸送成為可能。
特高壓電網具有遠距離、低損耗、大功率輸送電能的特點,對于減少能源損耗,優化電網結構將發揮重大作用。我國首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落點湖北,規劃中還有多個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在湖北境內建設,這對緩解湖北能源供給不足的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十一五”期間,湖北電網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全省電網建設投資年均增長27.5%,500千伏變電容量、線路長度分別增長145.7%和105.9%;220千伏變電容量、線路長度分別增長60.8%和22.5%。500千伏鄂東雙環網全部建成,鄂西北、恩施水電外送通道打通,長期困擾電網安全穩定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逐步解決,全省電網結構更為合理、運行更為靈活、技術水平更為先進。
湖北電網位于華中電網中部,通過1000千伏特高壓線路與北方大型煤電基地相連,通過500千伏聯絡線與河南、湖南、江西、重慶電網聯網,并通過500千伏直流線路與華東電網和南方電網相連,具有接受各方電力資源的獨特區位優勢。我們應當充分發揮湖北電網的區位優勢,加快省內骨干網架與特高壓電網的銜接,提高接受外部電力的能力。
加快建設湖北“一大三受”電網網架
加快湖北電網科學發展,必須立足于貫徹“一特四大”戰略,加快建設以接納特高壓電力為主的一個電能交換中部大網架,分別建設以武漢、宜昌、襄樊為中心的三個電力受端電網,以此構成湖北“一大三受”主網網架。一是加快建設與特高壓電網緊密銜接,交換能力強、輸送容量大、安全可靠的中部電網框架。二是建設武漢城市圈受端消納中心。預計到2020年、2030年,武漢城市圈用電負荷將分別達到3250萬千瓦和5580 萬千瓦。要以現有鄂東500千伏雙環網為骨架,以規劃的特高壓武漢站、金沙江直流落點為支撐,將武漢城市圈電網建設成為開放型的多端受電電網。三是建設以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為核心,覆蓋宜昌、荊州、荊門等地區的受端消納中心。將這一中心建設成為豐水期送得出,枯水期受得進的堅強電網。四是建設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為核心,覆蓋襄樊、十堰、隨州等地區的受端消納中心。這一中心以襄樊、丹江口、潘口等本地水火電廠為電源支撐,形成500千伏供電環網。
著力解決影響電網科學發展的重點問題
電網發展事關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新形勢下,電網企業必須高度關注影響和制約電網科學發展的有關問題,加強與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保證電網可持續發展。一是保證電網發展規劃的嚴肅性。電網企業必須積極向各級政府匯報,將變電站站址、線路通道納入城鄉統一規劃。二是優化電網建設的外部環境。電網企業必須積極向各級政府匯報,對作為基礎設施的電網項目建設優惠政策作出硬性規定。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公眾正確認識電磁污染,著力營造良好的電網建設外部環境。三是著力提高電網設施的抗災能力。2008年年初的冰雪災害給湖北電網的電力設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電網企業必須適當提高冰災地區、雷電區的線路設計標準,提高惡劣氣候條件下的供電安全水平,并加大技術研究投入,加快線路和設備技術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