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13年7月18日
制造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制造業仍然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不久前舉行的2013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如是說。
此言并非聳人聽聞。工業化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速度快、規模大,取得長足進步,但同時也患上了資源能源的過度依賴癥,有些領域還深陷產能過剩、附加值低、競爭力弱的泥潭之中。
在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我國制造業正逐漸喪失以往引以為自豪的成本優勢。加上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以及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掀起“再工業化”浪潮的雙重擠壓,傳統制造業發展中面臨的種種問題進一步顯露出來。
制造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制造業仍然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我們更應搶抓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盡快提升發展質量。
我國制造業的當務之急,是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實施技術更新換代,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逐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化;通過構建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高端產業集群,推動“騰籠換鳥”,實現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替代;堅持依靠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在抓住海外市場,向新興市場國家拓展的同時,注重培育和開發本土市場,根據國內市場需求研發適銷對路產品,實現內外需“雙輪驅動”,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開辟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也應順勢而為,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引導作用,加快推進相關領域的改革,盡快完善鼓勵創新政策,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當然,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并非冷落和甚至拋棄傳統制造業,也非以行政命令擠壓傳統制造業的發展空間。需要引導一批轉型升級難度較大的傳統制造業遵循產業發展規律,通過優化內部管理實現精細化發展,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
放眼未來,第三次工業革命有可能對中國制造業發展造成大的沖擊。國際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競爭,誰動作快,誰就能搶占先機,掌控制高點和主動權;誰動作慢,誰就會喪失機遇,被別人甩在后邊。只有堅持依靠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才能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制造業才能成為中國經濟升級版中的重要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