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核心提示
■我國服務業在“質”“量”上都存在巨大差距
■行業準入門檻過高和過低的情況同時存在
■既要從體制上為企業松綁,又要給企業支持
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速達8.3%,比第二產業快0.7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3%。在我國經濟增速減緩的形勢下,服務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已是大勢所趨。但現如今,我國服務業發展卻嚴重滯后,服務業如何肩負起重任呢?
1、【服務性產品供不應求】服務業空間有多大?
IBM曾經是典型的制造企業,但現在70%多的收人來自于服務,特別是信息服務;海爾曾經是傳統的家電企業,但如今也是在向制造服務化企業轉型,并在同業競爭中以“服務”制勝。
近期非制造業與制造業相關指數比較 制圖:陳恒
服務業在快速發展,對比之下,工業卻在繼續回落。這一升一降,誰將能夠擔起新的大任,不言自明。
7月25日,工信部照例公布了今年第一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名單,涉及19個工業行業總計1432家企業。
“現在不但傳統產業生產能力過剩,就是一些新興產業也在過剩,比如風力發電、光伏產業。”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制造業生產能力過剩,一些產能必須拿掉。但現在經濟增速恰恰在下行,對于工業來說,穩增長和調結構是一個兩難選擇。
當然,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等無疑會繼續拉動產業需求。但事實上,如今在加大結構調整的背景下,試圖通過大規模的投資拉動工業繼續為經濟增速做貢獻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經濟研究室主任夏杰長說:“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其根源也在于現代服務業、新興服務業發展太落后。”
為什么這么說呢?夏杰長表示,中國的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處于低端的位置,是典型的國際代工模式,附加值很低。究其原因,是缺乏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高技術含量的新興服務業的有力支撐。要攀升全球價值鏈的高端,就必須有新興服務業作為堅強后盾。
中國制造業要升級、要提高產品附加值,就必須向“微笑曲線”兩端轉移:往下游走是做品牌、做客服,往上游走就是做研發、做創新。這些都是服務性工作,從著力于發展制造業轉向發展服務業,幾乎成為必然。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建國表示,中國GDP中服務業占比遠低于發達國家70%左右的水平。考慮到中國的發展階段,現在的服務業占比應該在60%左右。也就是說,中國目前服務業大概滯后了15個百分點。這15個百分點的缺口,加上服務業發展可以促進一、二產的進一步發展,就意味著巨大的增長機會。
“大力發展服務業,既是當前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舉措,也是調整優化結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選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京交會”上的演講中,對發展服務業寄予厚望。
如今,我國許多工業產品已經供過于求,但對服務業來說,雖然增加值已經超過工業,就業人數已經超過農業,但許多領域嚴重供不應求。增加服務業有效供給,提高服務業水平,可以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形成穩定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撐,也會對經濟結構優化和質量價值提升產生放大效應。
一句話,發展服務業,既能穩增長又能調結構。
2、【和發達國家差距不僅在規模】 服務業水平為何上不去?
中國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在60%以上,個別國家達到80%。與發達國家和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相比,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嚴重偏低。在我國,關于這個比值的最新數據,只有45.3%。
三大產業GDP占比歷史變化 三大產業GDP占比歷史變化 制圖:陳恒
服務業規模占比有差距其實只是表面現象,我們的服務業在“質”上的差距比“量”更嚴重。
在當今我國的服務業市場上,消費者在頭疼怎么為孩子找到一個保姆;節假日出游怎么不讓自己陷身“人海”;上星級的酒店上個網居然要那么麻煩……在我國的服務業中,無論是競爭性還是壟斷性的行業,無論是新興的還是傳統服務業,無疑都存在著大量問題。
從企業競爭力看,我國服務業中的電信、金融等行業在發展規模上已經達到較高水平,部分龍頭企業已經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榜單。但是,人們的感受是:在電信領域,網速慢、資費高,服務投訴多。在金融領域,人們找不到靠譜的投資產品,無從投資;而小微企業,卻無處尋找貸款。
現如今,我國現代服務業中的一些行業中仍然存在政策性的進入壁壘和壟斷現象,如銀行、電信、保險、會展、傳媒等。相關機構或企業的設立和業務擴展,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進人門檻極高,有些領域幾乎由半官方的機構所壟斷。
北京工商大學工商管理系主任孫永波說:“這種壟斷性質的市場結構導致服務供給質量差、價格高。另一方面,嚴格的進入限制使不少現代服務業的經營主體投資渠道單一,競爭能力難以提高,經營效益不佳。”
而在傳統服務業領域,準入門檻卻存在偏低的問題,聚集了大量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企業的誠信度、服務質量等方面缺乏規范,一些行業問題不斷出現,消費者難以找到滿意的服務產品。
即使跟同等發展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也要差上十幾個百分點,養老、教育、醫療等服務業差得更遠。服務業供給嚴重不足,無論是基本公共服務還是非基本公共服務,都有短板。
“服務業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千方百計增加供給,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對于壟斷性的行業,要敢于讓社會資本進來,用競爭推動產品質量提升;對于傳統行業,要增加行業集中度,規范管理。只要這樣,服務業中的小企業才能長大,產品才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孫永波表示,目前我國服務業總體上仍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為主,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新興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為了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還必須推進新興服務業的發展。
3、【需要給企業發展的機會】 發展現代服務業難在哪?
阿里巴巴的“余額寶”推出以來,在口口相傳中,迅速地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就是這樣:你不可能預測它創造出哪種具體產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能夠創造出新市場,并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需要的,就是給它們機會。
“中國服務業發展滯后,最大的制約是體制機制障礙,出路在于改革。”李克強總理曾深刻地指出問題的癥結。
一些服務業的企業家呼吁,對他們的最大的支持政策莫過于放開市場準入,從體制機制上為企業松綁,增添活力和創造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有為表示,要探索和推進服務領城市場準入方式和監管方式改革,進一步清理服務業市場準人方面的政策規定。
“在放松經濟性管制的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職能,維護競爭性領域的市場秩序。”來有為說,“現代服務業中有很多新興的經濟形態,產業鏈較長,涉及多部門監管問題,今后要根據產業形態的發展逐步完善監管措施,增強新興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活力。”
新興服務業在發展初期普遍是小型甚至是微型企業,許多服務業企業的核心資本是人力資本,沒有多少可以抵押的實物資產,迫切需要金融提供適合的融資方式助其起步和發展。
夏杰長說,要在金融體制上為服務業松綁。他建議借鑒韓國的經驗,設立“服務業特別基金”,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微新興服務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金融業本身就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金融創新,不但可以把金融業做大,同時也能夠為服務業注入資金。”
新興服務業與科技進步密切相關,甚至大多數新興服務業就是由于技術進步而衍生出來的。但在現實中,很多服務業企業卻難以獲得國家在政策上的支持。
“新興現代服務業中的很多企業科技含量高,創造的附加價值大,商業模式先進,應該納人高新技術企業的范疇,享受相應的支持政策。”來有為建議,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條件和程序應該為現代服務業進行補充和調整,擴大新興現代服務業中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范圍,把新興服務業的創新型企業納入支持政策體系內。“畢竟,一旦這些企業發展起來,創造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光明日報記者陳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