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鏈接:2013年控制網行業專題---發展新能源更要做好能源管理
8月28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引導光伏制造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我國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按照優化布局、調整結構、控制總量、鼓勵創新、支持應用的原則,工信部組織起草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
該規范條件對光伏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工藝提出了一定要求:光伏制造企業應采用工藝先進、節能環保、產品質量好、生產成本低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光伏企業必須具有產品獨立生產、供應和售后服務能力;具有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人民幣。這樣的指導意見一出,光伏行業又出現了“小震蕩”,我們也不難看出,政府的目標就是加速行業洗牌,讓光伏行業盡快步入發展正軌。
數月前,尚德的破產重整正預示著中國光伏產業大洗牌的開始,而此次規范條件的提出,更有利于大型優質光伏企業的生存,亦會加速小型制造工廠的淘汰。此后,勢必會有一部分小型制造工廠會選擇兼并重組等方式繼續生存,這對大型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利好的消息。
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能源行業研究員李俊華分析認為,從最低資本金比例來說,20%的比例相對偏低,一般的光伏企業都能夠達到,并不能顯著遏制光伏企業盲目擴張的步伐。規范條件中規定的“3%”和“1000萬”的標準,并不符合多數光伏企業訴求。對于大型光伏企業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業進行研發創新,進而提高企業的行業競爭力。但大多數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卻無法保證能夠完成要求。
對于自動化行業而言,“光伏制造企業應采用工藝先進、節能環保、產品質量好、生產成本低的生產技術和設備”這一項已經是最好的指導意見。曾幾何時,光伏產業是眾多自動化廠商都想分一杯羹的領域,但產能過剩,沒有具體的法規進行約束等原因,造成該行業發展一落千丈,無數小企業都沒有經得住行業洗牌。大起大落后的光伏行業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燙手山芋”,許多自動化廠商都放棄了光伏,轉而將資金投入風能等領域。此次規范條件的提出是否能帶給光伏行業更多的希望我們還不能過早做出判斷,畢竟政府已經給了該行業很多方向和意見,但效果仍不明顯。因此,自動化廠商想要繼續戰斗在光伏行業還需謹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