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把提高能源效率放在優先位置,需要技術的進步和管理體制的創新。當前,開發新能源的主要任務是推動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努力提高市場競爭力,逐步探討建立適應新能源發展的體制機制。”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第六屆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上表示。
“2012年,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7%;2012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是57%,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是29%。隨著油氣使用量增加,未來對外依存度還會提高。而我國能源技術水平還不高,特別是新能源技術。”史立山在會上表示。
“以頁巖氣為例。歷經40年的技術積累,美國已經成功掌握了頁巖氣技術。2012年美國頁巖氣產量占到天然氣產量的近三分之一,大大提高了美國能源的自給率。美國如今不僅不再進口天然氣,還用液化石油氣替代柴油,頁巖氣開采過程中生產出來的頁巖油也使得美國對中東石油的需求直線下降。”史立山進一步說,“相較之下我國對頁巖氣的開采非常重視,但受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制約,短期內取得大規模應用還有困難。”
國家發改委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則表示,全球消費的75億噸煤炭里面,有大約一半是中國消費的。如果不算中國的煤炭消費,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占比不到20%。“一方面,我們可以多發電、多用電,用電來代替煤炭。另一方面,就是開發煤炭的清潔利用技術。未來人人可負擔得起的可再生能源供應技術、低價安全的儲能技術、連接五大洲的電力傳輸技術、高效能源利用技術等對推動能源變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史立山認為,我國能源體制沒有完全理順,特別是市場化的能源價格還沒有形成是阻礙新能源發展的主要瓶頸。
“可再生能源經過多年的發展,真正的瓶頸還沒有完全破除。雖然近些年風電、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得很快,但與傳統能源相比,價格仍然較高。新能源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資金補貼,這在任何國家都是這樣。”史立山表示。
李俊峰也認為,政策導向是能源清潔發展的關鍵問題。“政策導向并不一定是政府的干預。比如美國是一個主張市場經濟的國家,所以天然氣、煤炭價格都是競爭形成的,價格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德國的能源發展卻是政府干預的。目前來看,這兩個發達國家中的超級大國——美國、德國的能源發展做得都很不錯,我們就兩個都要學。”
“必須建立新的運行機制,充分挖掘常規電源的潛力,提高其調峰、調頻的能力。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大量接入電網后,包括可再生能源本身、用電客戶都應該擔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責任。”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麗萍說,“同時,面對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的需求,政府核定電價應該充分考慮到電源結構的變化。未來有大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競爭性的電力市場中,應該出現容量電價,從而體現出電力輔助服務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