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突然延期的光伏展讓王恒有些發懵。
坐了一宿的火車,早上八點多,他出了北京西站便一路換乘地鐵,匆匆趕到了新國展。沒想到新國展冷冷清清,偌大的廣場既無彩旗飄揚,也無人潮擁擠,“一個企業logo都沒有”。不甘心撲了個空,他一直與本報記者聯系,試圖得到更為確切的信息。
王恒來自安徽某縣一家電力公司,這次自費來北京主要是“想到展會上看看設備,尋找下合作伙伴”。
“現在政策確定了,補貼出來了,電價也明朗了,再加上光伏發電的技術、設備也比較成熟了,我覺得是時候了。”他很肯定地告訴記者,打算在家鄉的一些廠區搞工業用分布式發電。
他也有顧慮。其困惑很簡單,也很直接,“電費怎么跟供電局結算?”“補貼又以何種形式發放?”
盡管“還有很多細節的地方不清楚”,但“關注了很久”的王恒認為,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春天到了。
扶持政策密集出臺
讓王恒覺得電價明朗了的“政策”,指的是8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特急文件。
繼《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后,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改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
這份《通知》明確,對光伏電站實行分區域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將全國分為三類資源區,分別執行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的電價標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則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
與此前意見征求階段的價格相比,此次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價格提高了20%,而地面電站的補貼價格也由之前的4檔改為現在的3檔,且最低一檔的0.9元/千瓦時相比征求意見中的0.75元/千瓦時也提升了12%。
“國家把電價從0.35元提到0.42元,目的就是為了快速啟動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市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告訴記者說。
在她看來,當前的光伏電價機制和新的電價補貼水平能夠使項目開發有較好的投資回報,有利于促進光伏發電的發展和規劃目標的實現。
在出臺標桿電價、分布式補貼細則的同時,發改委還將光伏發電補貼的資金來源,即可再生能源附加由之前的8厘錢每度提到了1.5分。
“1.5分每度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在2015年之前肯定沒有問題。甚至2017年乃至2018年的補貼支出也都預留進去了。”時璟麗表示。
“此次發改委通知中公布出來的電價和補貼年限均高于行業先前預期,這對于整個行業無疑是重大利好。”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告訴本報記者說。
而就在日前的第13屆中國光伏大會上,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也表示,此次的電價補貼政策對光伏行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事實上,借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的話說,國家近來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
繼去年國務院出臺《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國網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暫行)》之后;今年7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又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而應此《意見》,財政部又于7月31日下發《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
密集出臺的政策頗讓人眼花繚亂,而其速度及內容均超乎預期。“在當前的光伏補貼及電價政策下,預計我國分布式光伏將進入快速發展甚至爆發式發展時期。”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白建華對本報記者判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