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9月20日,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在北京會見了華盛頓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萬鋼指出,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全球現代化的大勢所趨,創新驅動既是發展方式的轉變,也是體制機制的改革,迫切需要政府及時轉變職能;政府必須順勢而為,積極有為,在改革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變革。
杰里米·里夫金與萬鋼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杰里米·里夫金向萬鋼介紹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觀點。他說,化石能源正在給全球帶來經濟和環境的雙重危機,人類需要進行一輪以新能源和互聯網相結合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萬鋼向客人介紹了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情況。他重點從世界創新發展趨勢、中國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技術創新驅動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產業變革下的企業創新以及科技創新等五方面闡述了相關看法。
萬鋼說,前兩次工業革命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生產力和財富總量,10多億人口進入現代化。未來幾十年,包括新興經濟體在內的超過30億人口將尋求進入現代化路徑。但是,按照傳統的發展模式難以支撐,現有的地球資源將難以繼續承擔新產業變革的重任,將面臨包括能源儲備、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等挑戰“因此,必須尋找新的發展模式,很多國家都不約而同地把創新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層面。中國也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創新驅動新興產業成為目前我國最重要的戰略。”
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有良好基礎。2003年開始,科技部組織了3000位科學家,用3年時間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專項規劃。
2006年,中國政府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確定一批重點發展領域,包括新能源、生物技術、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水資源循環利用等。萬鋼說,新能源著重發展太陽能、風能以及生物質能源,目前我國已成為這三方面能源的最大生產國。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發展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有利于促進農業、醫藥和環保等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發展。高端裝備重點領域包括3D打印技術和機器人、電動交通等方面。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海水淡化工程也是我國關注的重點。
萬鋼指出,技術的改革與發展引發經濟模式改變,也必然對管理模式和政策改革提出全新的要求。例如,目前中國新能源大量出口,而本土市場的開發卻頗為落后。如何通過改革來引導新能源留在國內市場,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他認為,要用創新來驅動改革。改革要靠新技術來推動,政府則必須順勢而為,發展新興產業不應受到過多的規矩限制。
萬鋼說,新科技革命需要扁平化管理,因此政府職能必須調整,這也是新一屆政府做的第一件事,簡政放權,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從科技部門來說,即通過改革創新使科技更加貼近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例如,航天員在太空給地面的學生講課,探月工程通過大數據系統和超級計算機讓各地分享,等等。另外,國家將加大對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以促進科技產業發展與國家戰略的結合,鼓勵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支持重點企業創新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我國的政策秉承公開、透明、普遍適用的基本原則,同時注重科技、產業、金融、財政政策的結合與協調。
關于全球面臨的產業變革,萬鋼分析說“我國的大企業對‘革命’兩字仍有恐懼,人們必須要理解創新發展的艱巨性,重視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阻力,在介入發展問題時要科學謹慎,但太小心或者步子太慢也不行。需要既謹慎又快速的推動我們的工作。”
“還有一個重點是要將新興技術網絡化,與此同時政策也要網絡化,促進企業改變運作方式推動改革。”萬鋼說,新奧集團提出了泛能網概念,就是將新能源和信息化聯系起來發展。現在,全國有一大批中小企業就是在山坡上“種草“種樹”,例如,華為、中興、小米手機等企業都在網絡銷售中給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啟示。
萬鋼說,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經過了很長時間準備,并最終推動了產業變革。而現在,通過了幾十年的沉淀與思考,新工業革命必然會創造一個全新的經濟體系。20年后,中國會走到什么程度,是否會領先世界還未知,但發展過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創新型企業就像是沙漠坡上的一棵樹,正在改變中國。重要的是,要培養一批大型創新型企業和鋪天蓋地的中小創新企業,要鼓勵年輕人創業,中國的未來發展要看現在20歲左右的年輕人“十幾年前我回國發展電動汽車,但現在我國電動汽車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和耐心,需要二十到三十年才能看到變化。”萬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