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科技網 作者: 韓士德
這是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科技企業,12個人,3間辦公室,研發、設計、生產集一身,但就是這么“幾個人來幾條槍”,卻能創造年四五千萬的產值,屬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企業。
目前,他們自主創新研發的“消音型調壓控制系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80%,出口至印度、越南、馬來西亞、伊朗等國家,并已成功應用在全球最大的煉鐵高爐——韓國浦項制鐵集團公司光陽1號高爐。這意味著中國的冶金裝備技術憑著自己的研發實力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具備了和國際同行同臺競技的能力。
在佰利天控制設備(北京)有限公司的一間小會議室里,總經理董映紅向科技日報記者講述著他的創業故事和創新夢想。
搞創新離不開接地氣
董映紅的創新理念很簡單,用大白話講,就是一個修修補補優化改進的過程。哪有問題,就到哪解決問題,用創新把問題解決了,把產品優化了,就穩定了生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他的成功也正得益于此。
早在首鋼工作期間,董映紅就注意到,在每一次高爐停爐檢修閥門時,有一個關鍵設備總是在檢修之列,那就是高爐用調壓閥組系統。它是煉鐵高爐的核心關鍵設備,被稱為煉鐵高爐的“血壓穩定計”,能夠保證煉鐵時高爐壓力的均衡,沒有它,高爐就煉不出鐵。但是由于國內這種設備的工藝、結構形式以及使用材料的落后,這個設備故障率極高,常常導致高爐不能正常運行,停爐一天就是幾百萬元的損失,一些大的冶金企業不得不采用國外的閥門系統,導致大量的資金被外國人賺走。董映紅看準了這個商機,下定決心要改變這一切。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的搞點新東西出來,可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為了搞創新,董映紅辭掉了衣食無憂的工作,不辭辛苦地到全國各地做調研。在環境惡劣的煉鋼爐現場、在幾十米的高爐平臺上,他一呆就是一天,和工人一起找原因、商對策。在掌握了詳盡的第一手資料后,他開始了大量繁瑣的研發試驗,光材料就用了幾百種。瘋子一樣的他終于在六年后如愿以償,兩項成果得到了國家專門機構和業內專家的一致認可,產品打進了國際市場。也許是當年留下的營養不良后遺癥,到現在他還是瘦得讓人心疼。但是他的笑容永遠是那么燦爛。
創新的勇氣源于執著和探索。為解決高爐爐頂消音型調壓閥組既能控制高爐爐頂壓力,又能使凈煤氣總管壓力為設定值這一難題,董映紅帶著公司員工基本上跑遍了各大冶金企業高爐現場,有時甚至吃住在工地,以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最真實的工況,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一次,一家大型的冶金企業花費了近600萬元進口了調壓閥組,不料爐頂壓力的波動范圍超過了正常值,進口設備竟頻繁發生故障,那家企業只好緊急向董映紅求助。經過持續跟蹤,董映紅做出了一個簡易、快速的處理辦法,利用停爐12小時的時間,拆除了原來價值80萬元的部分設備,換上了僅8萬元的設備,就把爐頂壓力調回了正常波動水平,贏得了客戶的信服。
24項國家專利都是“活專利”
“縱觀創業成功的企業,莫不是在技術方面有著獨到的創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永遠處在技術的最前端。這是企業做大做強最堅實的基礎。”董映紅總是這樣說。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
把握技術脈搏、走在市場前沿,是佰利天公司成為同業翹楚之源。目前,佰利天已擁有24項國家專利,而且都是“活專利”,全部應用于市場。特別是獲得4項專利的消音型調壓閥組,占有國內80%的市場份額,多次獲得國外訂單。先進的技術和實用性,使挑剔的用戶為之嘆服。
董映紅最關注的是國內外閥門行業的前沿技術,也更加注重為用戶解決實際難題。他的目標很明確,也很實在,那就是設計和生產出更加合理、更加先進、更加符合客戶要求的尖端產品。
十幾年的創業經驗,董映紅對科研工作者創業感觸良多。通常的做法是產品先生產出來,再去找市場需求,常常費力不討好,而董映紅從自己的實踐中得出,在產品開發之前先進行市場調查,有了充分的市場份額,產品才會有銷路。就是現在,董映紅也還一直堅持做市場調查,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因此從沒有因為產品賣不出去而發愁。
對一些企業產品得不到市場青睞的原因,董映紅給出了答案:落后的技術和設備,對質量的不重視,決策的失誤,不以客戶需求為本,懈怠的員工。“每一項都是我們在企業發展中所要遇到的。”董映紅誠懇的說,這些也曾讓他受過不小的挫折。
造一個“創新夢工廠”
在董映紅的思想里,創新不是什么高深的學問,而是腳踏實地地解決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從而生產出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他常講,立足崗位做創新是最重要的,如果每一個在一線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都能把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不斷摸索出解決辦法,從而優化產品,就能創造出很大的效益。這種由現實需求激發出來的創新也是最受市場青睞的。
創新似乎已成了董映紅永恒的追求,抑或是他想要的那種感覺。他制定了一個創新計劃,就是讓一大批一線的生產工人以及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他的團隊,成為他的簽約設計師或者公司的一員,匯集各種生產難題,研究摸索并最終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把企業做大,并不是我最想要的。”董映紅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和追求,那就是造一個“佰利天夢工廠”,讓所有的人都能創新。
“創新之火從最基層燃燒起來,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有了希望。”董映紅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