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13年9月4日
2013年8月28日,記者來到上海東北部的愛姆意機電設備連鎖有限公司,很難想象這個靜悄悄的公司去年經營規模已經上百億元。下午5點,公司技術人員在計算機上打開365me電商訂單控制中心,記者看到,這一天僅上海區訂單處理量已有幾萬筆之多。
這是一個非典型的“生產型制造”企業——10多年前一批上海和全國著名工業企業走到一起,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愛姆意機電設備連鎖有限公司提供產品、服務和供應鏈,不久還將聯手銀行,推出企業信用卡,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這幾年,類似愛姆意這樣借力信息技術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企業在上海越來越多,信息化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力顯著增強,利用信息技術支撐設計研發、創意服務、專業維修、檢測檢驗等與生產密切相關的服務業發展迅速。
上海寶鋼設備檢修有限公司通過建設基于工業物聯網的連鑄設備維護系統,實現了實時高效的設備檢修服務。該項目將設備的設計、工藝、生產計劃、調度、加工和物流等環節緊密地結合起來,建立現場使用數據庫,通過現場使用數據實現設備狀態、故障檢修計劃和維修備品備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生產和維修成本,增加了鋼鐵企業設備使用效率。
上海貝爾通過建設“三網融合”裝備產品精益研發設計流程再造和信息化融合項目,以信息系統再造研發業務流程,并逐步集成企業已有的信息化系統和工具,提升企業精益研發過程中的技術與管理能力。通過項目的實施,企業研發管理能力從規范化、模塊化、協同化走向精益化,減少了產品設計中的浪費,縮短了產品研發周期,加速了產品上市的時間。
江南造船集團在國內首次將生產過程仿真技術應用于船舶行業,構建了基于建造過程仿真的制造執行系統。項目建立起涵蓋所有生產作業單元的數字化模型,實現對船舶建造全過程的數字化仿真和對船舶建造全過程生產能力的準確評估。通過仿真手段來支持船舶建造計劃的驗證、評估與優化,最終實現與生產計劃系統的集成運行,形成數字化工廠的示范。
上海汽車信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工藝規劃與仿真及數據管理系統開發與應用,針對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設計、仿真和管理應用需求,重點對汽車企業產品制造以及相關的數據管理進行信息化建設、實施和應用,提升了企業工藝設計能力,提高了產品制造質量,降低了開發成本,縮短了新產品的研發周期,為企業及整個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上海商務成本快速上升,資源環境約束日益明顯,再加上國際經濟環境疲軟,傳統工業化道路進入新的瓶頸期。上海堅信“兩化融合”是突破瓶頸成就高端“智造”的利器。
上海將“兩化融合”推進目標鎖定聚焦新興技術應用,促進產業創新發展,建設創新集聚的全球高端“智造中心”,重點聚焦航空、船舶、生產性服務業等具有優勢地位或戰略意義的10個產業加以推進,加強以物聯網、云計算、新一代通信等新興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兩化融合”創新示范應用,樹立了一批行業標桿企業和典型示范案例,推動制造業向高端發展,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中國商飛投資1億元建設全球協同研制平臺,帶動協作單位和供應商等業務系統對接,形成了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完備配套保障能力的航空研制生產體系,生產現場管理系統信息平臺和大型客機供應商研制符合性管理項目則保證了工程“零差錯”。
上海電氣下屬的電站集團、三菱電梯等企業圍繞風電裝備、電梯等關鍵產品,著力推進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部署,打通了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銷售管理等環節的信息通道,加快了企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上汽集團圍繞自主榮威品牌建設,開發建成國內首個集成且支持柔性生產的汽車制造執行系統,縮短了制造周期。上海泛亞汽車通過在制造鏈前端的研發環節,借助計算機輔助工程、虛擬仿真模型等信息化手段,實現了設計研發的智能化。
上海焦化采用綜合自動化信息平臺實現生產裝置實時監控和優化調度,甲醇產量從33.5萬噸增至49.1萬噸,能耗從49.51降至48.67。上海氯堿啟動21項節能減排信息化項目,通過聚氯乙烯生產裂解爐余熱資源回收等技改降低產品單耗。
“兩化融合”引領上海的高端“智造”,支撐上海的轉型升級,點亮上海“智慧城市”的明天。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健說,未來上海“兩化融合”將以信息技術發展滲透為契機,積極關注培育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發展,增強未來產業發展后勁。
記者了解到,上海將推進數字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概念下的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電網等技術創新突破和應用發展,關注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經濟、移動互聯網、兩頭在滬等新業態,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內的新模式等,積極把握新經濟發展平臺化、聯盟化特點,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平臺經濟,推廣同業聯盟、異業聯盟和產業聯盟等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