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似乎與自然季節同步,受金融危機沖擊下的中國經濟,正開始流露出縷縷暖意。3月以來,中國實體經濟的領先指標出現多個“第一次”:發電量、房地產與汽車銷售量、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制造業PMI(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均呈現第一次反彈。中國統計局長馬建堂表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很可能已企穩回暖,表明中國政府擴大內需、促進增長、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一攬子政策已經顯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教授認為,中國政府推出救市措施已有成效,相信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可達到百分之七至八。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也撰文指出,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已初見成效。朋友們,無論是官方公布的數據還是權威人士的發言,似乎都預示著中國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大家可以松一口氣了。可是我們認為,中國如果就此樂觀,似乎為時過早。總理溫家寶日前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盡管中國部分地區和行業經濟已出現企穩回升的跡象,但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加深,中國制造業整體仍處在困境之中。中國經濟究竟能否一支獨秀,誰也不敢打包票。即使中國經濟能夠一支獨秀,也不能輕易樂觀,因為那時候全球對中國市場的競爭將更激烈。所以,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可用四個字概括:乍暖還寒。因此,我們不能盲目樂觀,還必須鎮定、沉著,繼續積聚力量,繼續做好應對困難的準備。
前方的路雖然有點撲簌迷離,但如果能靜下心來體察中國現實的綜合國情,我們又不能不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那么, 我們的信心來自哪里?從長遠來看,來自于國家30年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來自于綜合國力持續穩定的提升,來自于政府對國計民生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強烈關注,來自于已經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的務實和成熟。從近期看,國務院新出臺的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兩年4萬億的投資,都和自動化產業密切相關,它們對于產業的拉動已初見成效。這一切都構成了我們信心的源泉。
總理不止一次說過: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讓信心和力量引導自動化行業挺過這段黎明前的黑暗,曙光真的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