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力系統裝備》 作者:毛瑋陽
摘要: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發展的同時,交通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水平與智能化水平也顯著提高。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推動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十幾年來,智能交通在許多城市和交通運輸各個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智能交通發展取得良好進展。
近年來,中國在保持經濟水平穩步增長的同時,對經濟增長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面臨著交通擁堵、交通安全、環境污染、資源制約等諸多問題的巨大挑戰。構建更加便捷、高效、節能、暢通、安全的智能化交通體系,是中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發展的根本任務。
經過“十五”、“十一五”時期建設,中國公路、水運、高速鐵路、民航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止到2011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410余萬km,其中高速公路達8.49萬km,高速公路里程超過3000km的省份增加至14個;航空運輸方面,2011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570多億t•km,旅客運輸和通用航空保持較快增長,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得到了明顯提升;“十一五”期間,中國已建成約9000 km的高速鐵路,其營運里程達到6800余km,構建了高效的高速列車技術創新機制,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高速鐵路的可持續發展。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發展的同時,交通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水平與智能化水平也顯著提高。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推動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十幾年來,智能交通在許多城市和交通運輸各個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智能交通發展取得良好進展。
我國智能交通系統基礎基本形成
關鍵技術取得多項自主創新成果
“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交通運輸業的優先主題之一。我國在2000年成立了“全國智能運輸系統協調指導小組及辦公室”,發布了《中國智能運輸系統體系框架》。“十五”期間,我國率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開展智能交通系統的關鍵技術攻關、關鍵產品的開發和示范應用,促進了以智能化交通管理為主的智能交通體系建設。
“十一五”期間,全國的許多城市進行了智能交通系統的規劃和建設,公路、公交等領域相繼實施了大批的智能交通系統建設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也立項支持了一些重大智能交通技術的應用示范工程。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與實踐發展,引導了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等領域的相關單位、企業參與智能交通系統行業,培育形成了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研究和產業化推進的基本隊伍。
科技引領是我國發展智能交通的重要特點。從“十一五”開始,“八六三”計劃將現代交通技術列為單獨領域開展研究,并與支撐計劃相配合,通過開展智能交通管理的前沿技術探索和關鍵技術攻關,獲取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戰略產品,解決了部分制約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的技術瓶頸和戰略性難題,對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效率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為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形成了必要的技術儲備。
進入“十二五”時期,科技部在“八六三”計劃中圍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發展要求,對大城市區域交通協同聯動控制、智能車路協同、車路狀態感知與交互、綜合交通樞紐智能管控等關鍵技術進行了立項布局,旨在對核心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智能交通科技項目的實施,對我國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和產業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推動了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和發展。
智能交通集成應用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在對智能交通關鍵技術進行系統開發和研究的同時,我國結合重大應用需求對智能交通的關鍵技術進行了大范圍的集成應用,效果顯著。
結合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2010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的舉辦需求,科技部實施了“國家綜合智能交通技術集成應用示范”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圍繞“國家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和服務系統”、“北京奧運智能交通集成系統”、“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術綜合集成系統”、“廣州亞運智能交通綜合信息平臺系統”、“遠洋船舶及戰略物資運輸在線監控系統”等五個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近年來我國舉辦的大型國際活動提供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務技術支撐。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有效緩解了這些城市日趨嚴重的交通擁堵,同時有力保障了奧運、世博會、亞運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的交通服務;交通運輸部通過科技攻關和示范工程在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等方面已形成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
針對嚴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部聯合開展了國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動計劃,其中科技部組織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綜合預防、處置集成技術開發與示范應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通過技術集成應用和示范工程建設,對提高我國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和服務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智能化管理和服務得到重視
智能交通標準化體系不斷完善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發展,緊密結合中國交通運輸的特點和發展需求,在道路交通智能化發展的同時,也比較注重綜合交通運輸領域智能化系統的建設和發展。
過去的幾年中,鐵路智能運輸系統技術和應用得到長足的發展。目前已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覆蓋了包括近9000 km高速鐵路在內的全國鐵路網計算機聯網售票和旅客服務系統、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鐵路綜合監控及應急指揮系統等超大型系統,大大提升了鐵路客運服務的綜合智能化水平。
在民航領域,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取得重大進展,突破了基于性能的航空導航、基于數據鏈與精確定位的航空綜合監視、空管運行協同控制、民航空管信息服務平臺等關鍵技術,戰略性意義突出,奠定了我國新一代空管系統研發生產基礎,推動了空管裝備自主產業的發展。
在公共交通領域,我國許多城市建設了先進的公交運營和服務智能化系統,廣州市的快速公交系統以創新的理念和良好的服務效果,受到國內外的一致肯定。公交智能化系統的發展,為方便公眾出行、建設綠色交通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標準化是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國較早就成立了全國智能交通系統標準化組織,發布了近百項智能交通系統的技術標準,為智能交通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保障。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智能交通產業也初具規模,形成了一批智能交通行業的骨干企業,產業發展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公路、鐵路、城市交通、民航等行業性市場穩步發展,智能交通產業格局也逐步完善。
當然,我國在智能交通發展方面也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智能交通發展理念有待轉變和提升;對公眾出行和貨物運輸服務以及交通安全等民生需求的關注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適合國情的關鍵技術和應用模式有待進一步突破;市場化推進機制缺乏,智能交通產業鏈、價值鏈尚未真正形成。
中國智能交通的未來發展趨勢
首先,我國社會發展正處于城市化進程加快、機動化程度迅速提高的階段,交通運輸效率、交通服務水平、交通安全、交通環境、交通擁堵等諸多問題集中出現,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智能交通系統對于緩解和解決上述問題具有直接的作用和意義,大力發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將是我國交通運輸領域重要的戰略任務。我們將積極推動智能交通產業規模和水平提升,進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相關技術規范,引導智能交通系統產業和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其次,“十二五”將是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的提升階段,智能交通科技創新發展將為改善人民群眾出行環境、降低交通運營成本、提升政府部門管理與決策水平提供支撐。我們將不斷提升交通感知智能化水平,提高交通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公交智能化管理和服務技術,持續改善和提高公眾出行的智能化服務水平,滿足公眾出行多樣化、個性化、動態化的交通服務需求;以綜合交通樞紐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務水平為突破,提升交通系統整體運行效能;積極發展車輛智能化技術智能車路協同技術,建立人車路協同、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系統。
最后,智能交通技術應用將推動低碳、綠色交通的發展,促進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與改善環境相關的智能交通項目將得到重視,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通過城市交通運行管理、智能化監測、智能化信號控制等智能交通技術減少交通污染是重要的方向。
毋庸置疑,智能交通是通信、計算機和控制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集成應用的產物,新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著智能交通系統技術的發展。同時智能交通的開發和應用也將為大數據、云計算、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泛在網絡、智能終端等技術率先提供應用環境,并為其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未來中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將在自主創新的同時,積極借鑒國際智能交通領域的成功經驗,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交流,致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綠色、安全的出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