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2013年10月14日
“三門峽是河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貴金屬和能源開發、生產基地,其中黃(黃金)、白(鋁)、黑(煤炭)是三大優勢礦產資源。但多年來粗放、低端的開采加工,給環境、資源和城市發展都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使資源性產品價格陡然下降,占工業70%的資源型大企業大幅虧損,一批中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三門峽市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由危機前的全省前三位,陡然跌至全省墊底。“資源優勢”逐步變成了“資源陷阱”,導致環境難以承受,資源瀕臨枯竭,發展難以為繼。
三門峽痛定思痛,決心跳出資源陷阱,找出契合自身發展的路徑。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三門峽決心實施大通關、大交通、大商貿、大旅游,以及傳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思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四大一高”戰略。三門峽逐步走出了一條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科學發展之路。
跳出“陷阱”謀轉型
20輛電動出租車穿行在三門峽市區,成為該市街頭一道新的風景。這款以“豫M電”為牌照的電動出租車,是三門峽速達交通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純電動汽車。三門峽速達交通副總經理徐為民自豪地介紹,他們的電動汽車將于明年下線,但已經與來自全國的10多家經銷商簽訂了10萬輛電動汽車銷售合同,金額達170億元。
在幾年前,這樣既環保又先進的大項目在三門峽是難以想象的。“以前我們很自豪,坐火車一看到大煙囪就到三門峽了。”三門峽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劉會林告訴記者,過去三門峽主要圍繞礦產資源黃金、鋁礬土、煤炭來發展工業。但這些圍繞資源建起來的粗加工附加值的工業,不僅產業層次低,而且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弱。
據統計,在三門峽黃金、鋁礬土、煤炭等礦產資源還可供開采年限分別不超過5年、10年和25年。“隨著資源的枯竭,圍繞著資源建立起的工業將不可持續。市場有個風吹草動,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三門峽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不轉不行的時候了。”劉會林說。
面對危機,三門峽決心要擺脫路徑依賴,跳出資源陷阱。據劉會林介紹,近年來,三門峽先后關停小冶煉廠600多家,關停小火電機組91.2萬千瓦,淘汰電解鋁30萬噸、小水泥180萬噸、小剛玉45萬噸、小煤窯500萬噸,據測算僅關停的企業年減少銷售收入130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三門峽實施大通關、大交通、大商貿、大旅游,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四大一高”戰略,正在實現傳統產業由“傻、大、笨、粗”向“高、精、特、優”轉變。
如今,三門峽建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家,成立院士工作站7個。2012年三門峽實際利用外資7.58億美元,利用省外資金增長36%,居河南省第三。同時,三門峽人均GDP超過7500美元,在中西部處于領先地位,達到東部發達地區平均水平。
瞄準“四大”促發展
在義騰新能源,記者看到一條全部由電腦控制的自動化流水線上只有4個工人,正在生產鋰電池使用的隔膜。這個企業完全是來料加工的高新技術企業。當記者問公司為什么選擇落戶三門峽時,來自四川的公司總經理潘光和回答得干脆利落:“投資環境、政策環境好。”
三門峽在招商引資中明確提出:凡是挖金挖鋁挖煤的投資人、企業家,一概婉言謝絕;凡是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和延長產業鏈的、深加工的客商,都高接遠迎,促進產品從產業鏈的前端向末端延伸、從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拓展,實現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創新轉變。
三門峽既不沿邊,也不靠海,為什么這樣一家對接鋰電池制造的企業會落戶三門峽。這得益于三門峽的“大通關”戰略。2008年,三門峽開始建設三門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三門峽海關,目前,中國三門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鋁及鋁制品質量檢驗中心、中國三門峽海關也已經陸續建成和投入使用。交通、通關的便捷讓一批高科技企業紛至沓來。
河南駿通車輛有限公司也是三門峽大通關和大交通政策的受益者。該公司總經理潘建鋒告訴記者,以前車輛出口報關要到洛陽或者鄭州,現在三門峽就能辦理。“三門峽的大交通實施以后,作為特種車、專用車生產企業,我們到西安大約就是兩個半小時,我們和陜西陜汽集團合作;我們到湖北十堰,東風汽車生產基地,將來的話可能會縮短到3個半小時這樣的行程。”
“大交通”戰略則使三門峽由閉塞的邊遠山區小市一躍成為黃河金三角區域樞紐城市。目前,在三門峽區域內,310國道、連霍高速、隴海鐵路、鄭西高鐵橫貫東西,209國道、在建的三(門峽)淅(川)高速、即將建設的蒙西至華中地區煤運鐵路貫穿南北,“三縱四橫”的“大交通”格局使三門峽四通八達。
“大旅游”則以黃河景觀為主線、黃河文化為內涵、文化山水為品牌,旅游接續產業和新興支柱產業潛力和優勢得到挖掘。整合、利用“大通關、大交通、大旅游”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門峽加快了“大商貿”等第三產業發展,隨著“中國特色商品博覽交易會”落戶三門峽和一大批商貿物流企業入駐,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劉會林介紹,實施“四大一高”戰略以來,三門峽市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60余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2500億元,人均超11萬元,是河南省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黃河金三角其他地市的2.5倍。三門峽在河南省的綜合經濟實力排名由2008年前的10多位上升為當前的第五位。
“一高兩化”新突破
在實施“四大”的同時,三門峽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行傳統產業高端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的“一高兩化”轉型升級之路。在三門峽靈寶華鑫銅箔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一張張銅箔從生產線上生產出來,公司總經理何成群告訴記者,企業轉型升級是選對了方向。“如果說沒有轉型的話,我們還是在賣最原始的銅板,簡單的電纜,附加值都非常低,在銅的大市場急劇波動的時候根本沒有利潤。”何成群說,一噸銅板生產成銅箔紙,每噸售價增加四萬多元。原料來自黃金礦的伴生銅礦,前些年,這些伴生銅礦就被直接扔掉。現在,不僅本地資源充分用足,依托日益便利的交通,他們甚至用起了省外的原料。目前,華鑫銅箔已經是生產高精度銅箔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的銅箔主要應用于高科技電子產品的印刷線路板及鋰電池當中。
而華鑫銅箔只是三門峽傳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三門峽圍繞著國家產業政策,瞄準產業發展趨勢,制定了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產業等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兩年來,先后實施了速達公司年產20萬輛純電動汽車、義騰新能源公司年產3600萬平方米鋰電池隔膜、義馬綜能公司年產20萬噸甲醇蛋白、金源礦業公司年產1萬噸壓延銅箔、開曼鋁業亞熔鹽法氧化鋁清潔生產等傳統產業高端化、高新技術項目110項,項目總投資1262億元。
在三門峽“一高兩化”驅動下,工業結構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發展質量顯著提升。數據顯示,2012年,三門峽市萬元GDP能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比五年前下降36.98%和69.95%。“這相當于節約標準煤429萬噸,少排放二氧化碳1073萬噸、二氧化硫6.86萬噸。”劉會林難掩激動地說,“但GDP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卻分別達到了五年前的2.23倍和2.5倍”。這一升一降的數字,可以看出三門峽正擺脫傳統資源型城市“高進低出”發展模式的經濟轉型成效。
鍛造“千億產業集群”新引擎
——訪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
《經濟日報》,2013年10月14日
三門峽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近兩年在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中取得了不菲業績,受到了各界的關注。針對三門峽轉型升級的經驗,本報記者采訪了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
記者:三門峽為什么要轉型?遇到了什么困難?
楊樹平:國內外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實踐告訴我們,轉型發展是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三門峽與其他資源型城市具有相似之處: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一業獨大,產業多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三門峽市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弊端徹底顯露。我們的資源原材料產品價格一落千丈,價格下跌大概都在三成五成,甚至更多。可以說,當時我們面臨著“滅頂之災”。資源型城市“工業獨大”的城市發展模式和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必須盡快加以轉變。
我國的資源型城市經過多年的發展,由于資源的逐漸耗竭,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資源型經濟的短板日益顯現,如今大都面臨著城市的轉型及可持續發展問題。作為因黃(黃金)、白(鋁礬土)、黑(煤炭)而著稱的資源型城市,河南省三門峽市為避免“礦竭城衰”現象的出現,立足主動轉型、盡早轉型、加快轉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力實施大通關、大交通、大商貿、大旅游和高新產業發展“四大一高”戰略,以此為載體,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積極探索獨具特色的資源型城市發展策略和模式。
記者:三門峽轉型思路是什么?近兩年做了什么工作?
楊樹平:靠山吃山,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說我們形成依賴,那就早晚要吃虧。三門峽逐步提出、深入實施以“四大一高”戰略引領經濟轉型、五位一體、四化同步科學發展的思路。建設“大通關”,實施開放帶動戰略,通過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國家鋁及鋁制品質檢中心機構建設,培育外向型經濟,跟國際市場接軌,夯實轉型基礎,同時也促進人的思想觀念的開放解放。“大交通”要改變我們的基礎設施條件,也是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基礎和支撐;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一個地方發展,基礎設施跟不上,投資不來,產品也賣不出去。“大商貿、大旅游”就是要以此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壯大內需市場,從而形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高新產業發展是圍繞“一高兩化”,即傳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在傳統工業方面,完善產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在新興產業方面,我們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點去培育。
準確的路徑選擇,是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只有思想認識符合了科學發展的要求,經濟社會發展才會有質量和效益。只有把握了科學發展的方向,遵循了規律,經濟轉型發展才能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實質,是逐步減少對資源型產業的依賴。發展新興產業既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有效途徑,也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必然選擇,更是抓住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根本。
記者:下一步,三門峽將有怎樣的創新舉措?
楊樹平:下一步,三門峽將以產業集聚區為平臺,打造五大千億元產業集群,抓存量促升級。五大產業集群是指黃金、鋁工業、煤化工、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產業。圍繞三門峽市五大千億元產業集群,促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結合降本增效,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三門峽將為投資提供最大便利、創造最優環境,以帶動五大產業鏈條由“短”變“長”、層次由“低”到“高”,規模由“小”變“大”,我們計劃用5到8年的時間,使這五大產業都成長為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目前這五大千億元產業集群規劃實施項目184個、總投資1920億元,預計全部建成后銷售總收入將達到7600億元,帶動三門峽經濟總量實現快速增長。 文/本報記者 譚 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