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這個市場都足夠容納。每家企業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發展策略,重要的是如何發現自身的優勢所在,為客戶創造出差異化的價值,開拓出一條適合于自身的發展道路。
196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根據市場形勢與生產發展的需要,提出了“多品種、小批量、不斷翻新汽車品牌型號”的戰略。要實現這個戰略決策,依靠原有的工業控制裝置顯然不行,而必須有一種新的工業控制裝置,它可以隨著生產品種的改變,靈活方便地改變控制方案以滿足對控制的不同要求。
1969年,著名的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根據GM的功能要求,研制出了這種新的工業控制裝置,并在GM公司的一條汽車自動化生產線上首次運行取得成功。由于這種新型工業控制裝置可以通過編程改變控制方案這一特點,以及專門用于邏輯控制的情況,人們稱這種新的工業控制裝置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
從此以后,PLC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而它,也成為了世界工業控制技術的革新之劍,一個由PLC開啟的工業控制新時代由此形成。
從1968年至今,PLC已經走過45年的歷程。這45年間,無論是技術、市場還是應用,PLC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PLC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了工業控制市場的寵兒,始終占據重要的位置。
PLC市場:兵家必爭之地
PLC在我國的發展已有長達30余年的歷史,中國PLC市場規模從2006年的44.3億元發展到2012年的79億元,隨著“十二五”提升裝備自動化的提出,業內預計PLC市場將處于持續增長狀態,2013年市場規模有望達90億元。如此規模,使得中國PLC市場早已成為各自動化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我國應用的PLC,幾乎涵蓋了世界上所有的品牌,稱其為群雄逐鹿,一點也不為過。但這些品牌在行業上都有各自的范圍。大中型集控系統采用歐美PLC居多,比如西門子、羅克韋爾自動化等;小型控制系統、機床、設備單體自動化及OEM產品采用日本的PLC居多,三菱、歐姆龍等。歐美PLC在網絡和軟件方面具有優勢,而日本PLC在靈活性和價位方面占優勢。近年來國產及中國臺灣PLC品牌憑借良好的性價比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也大多主要應用在中低端市場。
OEM市場或成下一競爭高地?
當前我國工業領域的能源消耗占中國總能源消耗的51%,其中OEM行業占9%,而各種機器則必須至少提高效率達6%,才能達到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節能目標,與高能耗相對應的還有極低的利潤值。如此窘境令中國OEM廠商迫切需要提高機械的自動化水平,來改變現在的市場格局。PLC作為典型控制產品,自然成為了OEM提高機械自動化水平的重要工具。OEM市場也成為PLC產品的重點應用市場,其中紡織、包裝及機床在PLC市場中占有較大比重。然而,OEM市場主要使用的是小型及微型PLC,使用大型PLC的比例幾乎為零。所以,長久以來,日系、國產及中國臺灣品牌一直占據OEM市場的主流。但從2012年開始,我們發現,一些原本主要傾力項目型市場,以大中型PLC為主要產品的廠商也開始將目光鎖定在OEM市場。
2012 年, 羅克韋爾自動化推出與ControLogix 系列產品一脈相承的CompactLogix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不僅具有靈活性高、開發時間短、簡便易用的特點,而且其簡化的功能、緊湊型的設計使其將羅克韋爾自動化集成架構的優勢擴展到中、小型應用,為OEM客戶提供最優選擇。
無獨有偶, 2013 年, 施耐德電氣隆重推出“睿易”系列,特別針對中國OEM客戶在自動化生產及成本投入方面的核心價值訴求,具備性能卓越、可靠安全、簡單應用與高性價比等協同優勢。“睿易”系列包含可編程控制器、變頻器、運動控制、人機界面等產品,一經推出就得到了暖通空調、電梯、包裝等行業的普遍認可。
與此同時,惠朋中國區銷售總監鄭京生也透露,隨著年底推出SLIO CPU,VIPA也將加大對OEM市場的推廣力度。
OEM是否會成為下一個PLC的競爭高地?還需拭目以待。
國產PLC,仍需努力
作為離散控制的首選產品,PLC在我國的應用已有30年的歷史,PLC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進入中國以來,應用增長十分迅速。PLC進入中國時最初是從成套設備引進應用,由于PLC價格昂貴,引進的PLC主要用于冶金、電力、自動化生產線等大的設備和系統。在引進國外PLC產品的過程中,我國也曾組織相關單位消化、吸收PLC的關鍵技術,試圖對PLC進行國產化。但終究因為缺乏資金和后續研究力量、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等原因,沒能成功實現產業化。
截止到目前,中國PLC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依然是被國外產品所占領,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引進、吸收進行國產化的過程中,成長起來一批國產PLC廠商,如臺達、和利時公司、騰控公司等。盡管它們的規模不一樣,且主要都集中在中小型PLC領域,但這些廠商憑借較好的性價比的確贏得了一些市場份額。
值得欣慰的是,這些國產品牌并沒有滿足于中小型PLC的應用,一些有較強實力的公司也開始將觸角伸向了中大型PLC領域。
2012年,臺達面向高端應用領域推出了模塊化中型可編程控制器—AH500系列,該系列產品除繼承了臺達PLC穩定優良的性能特點外,與市場上同類型產品相比,還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它采用全模塊化設計,方便系統升級和擴展;它還采用高度整合的軟件和界面,內建豐富的功能模塊,擁有擴展模塊功能齊全、節省用戶配置成本和維護成本等特色,適用于中高端工廠自動化、樓宇自動化以及過程自動化領域。
而另一國產PLC領軍企業——和利時集團也率先開始了國產大型PLC的研究,并推出了LK系列大型PLC。LK系列大型PLC自面世以來憑借卓越的產品性能和設計,在多個重大項目中經受住了現場各種惡劣環境的考驗與檢閱,并滿足了復雜的用戶需求。為滿足各行業控制系統互聯、通訊與共享的要求,LK系列大型PLC通過開放式系統設計、合理的通訊接口設置和豐富的通訊方式在業界備受好評。
隨著中國“十二五”產業升級要求的提出,中國PLC市場增長空間無限,這也必然會使得這個群雄逐鹿的“戰場”更加“硝煙四起”。國產品牌雖然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增長,還尚需時間的考驗,尤其是搶占大中型PLC市場的份額,將是未來本土PLC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同樣,占有先天優勢的外資品牌也不可“輕敵”,還需在保證產品性能、質量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方能“穩坐江山”。
其實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這個市場都足夠容納。每家企業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發展策略,重要的是如何發現自身的優勢所在,為客戶創造出差異化的價值,開拓出一條適合于自身的發展道路。如果僅僅是單憑價格的“廝殺”,恐怕很難長久立足于市場之中。
中國PLC市場,群雄逐鹿,以何取勝?本期專題策劃,特別采訪了諸多活躍在中國PLC市場上的國內外廠商,通過和他們的對話,使得中國PLC市場的現狀及未來更加清晰地展示在了讀者的面前。此次采訪的廠商包括歐美、臺資、內資的企業,其中不乏西門子、羅克韋爾自動化等PLC的巨頭,但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此次專題策劃沒能采訪到在中國PLC市場,尤其是中小型PLC市場中占據較大份額的日系品牌,但關于日系品牌的發展與現狀,《自動化博覽》也曾做過相關專題的報道,您可參考《自動化博覽》2011年第8期相關內容。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