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化工報
在低迷的化工市場中,化工裝備業的表現格外搶眼:上半年主營收入1763.3億元,同比增長16.4%;利潤增長26.6%;上繳稅金增長9%;4家企業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29家企業達到2億元。今年的裝備百強企業2012年銷售總額達到1487億元,較上年增長14.7%;年銷售額過百億元的企業為4家。
如此耀眼的數字,是不是說明我國已成為化工裝備強國了呢?
其實不然,作為石油化工大國,我國化工裝備制造業先后走過了設備引進、單臺設備制造、大型單元設備制造和小型成套設備制造等多個關鍵發展階段,制造能力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是,企業要想真正滿足國內石油化工行業的需求還需時日,要達到國外先進企業水平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
一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目前,石油和化工設備的國產化率已達到85%以上,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明顯的不足。比如產品總體質量尚待提高,缺乏高端產品設計和制造能力,缺乏生產成套大型設備的能力。因此,國內行業只有及時跟蹤當前相關擬建和在建項目,研發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等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的裝備,積極開發高效、低耗、環保的設備,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是設備連續穩定性有待提高。設備運行的連續穩定性是項目建設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前,國產設備的連續穩定性低于進口設備的狀況在很多領域內存在,這也是國內生產企業選擇進口設備的根本原因。因此,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和精細化程度,提高設備可靠性,努力確保設備實現安全、穩定、長周期、滿負荷運轉,降低用戶運行成本,是國內化工裝備企業努力的方向。
三是成套服務能力有待提升。今后,化工裝備企業提供研發、設計、制造、安裝、檢修到售后服務為一體的交鑰匙工程是大勢所趨。而目前國內企業大都各自為戰,因此整合優勢,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為客戶提供整套服務,是我國化工裝備行業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四是產品個性化水平有待挖掘。跟蹤模仿仍然是當前國內化工裝備行業的普遍現象,很多企業只注重短期效益,工藝技術與裝備技術開發脫節。因此,化工裝備企業只有積極推進個性化、差異化發展,調整產品結構,做到適度分工,才能在市場上立足。
總之,化工裝備行業的強大是我國石油化工行業做強的基礎。只有正視差距、采取措施,企業才能在國內外市場站穩腳跟,才能成為行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