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日前,中關村發展集團渥太華國際孵化中心正式運營,來自加拿大新能源、醫療器械及防護設備等領域的4個項目首批進駐入孵,旨在以此吸引重大科技成果在京產業化。中關村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關村發展集團自去年開始創新業務發展模式,通過國際孵化器等創新運行機制和工作模式,加快海外高端項目、人才、資本到中關村落地。
“我們正在全球進行布局,構建國際化工作網絡,為中關村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而不懈努力。”中關村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不只是中關村。近年來,深圳、武漢、成都等地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不斷創新模式,通過搭建國際科技商務平臺,對接國際高端創新區域,構建孵化器國際化工作網絡,推動國際先進技術轉移,不斷提升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國際水平。
對接國際高端創新區域
“渥太華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城市人口平均年齡不到40歲,特別是在一些大學和企業,風險投資非?;钴S。這對我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中關村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貫徹落實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際化發展行動計劃,中關村發展集團自去年起大力實施“聚焦海外”戰略,與全球多個像渥太華一樣的高端創新區域進行對接,通過創新運行機制和工作模式,構建國際化工作網絡,促使海外業務取得重要進展,進一步加快了海外高端項目、人才、資本落地的步伐。
中關村發展集團硅谷國際孵化中心,是中關村發展集團在美國硅谷試點設立的分支機構,該中心通過項目孵化、設立海外投資和并購引導基金等方式,為中關村示范區積極挖掘篩選優質項目源。旨在融合硅谷和中關村兩地資源,吸引美國的創新技術、優秀人才和創新資本到中關村落地,推動中關村企業海外發展。
設立中關村斯坦福新興技術創業投資基金。該基金計劃募集5000萬美元,首期投資700萬美元,重點支持斯坦福大學及周邊院校原創性和具有顛覆性創新技術項目,與中關村發展集團硅谷國際孵化中心合作,引導支持項目到中關村產業化,推進“中關村資本走出去和海外先進技術、人才引進來”戰略,助力中關村國際化發展。
發起設立5億美元中關村海外投資和并購引導基金。充分發揮中關村發展集團市場化運營平臺的作用,引導并聯合民間資本支持中關村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和并購進一步增強配置國際高端要素和資源的能力,提升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水平和核心競爭力?!?/p>
設立中關村發展集團渥太華國際孵化中心。通過與渥太華投資署合作,圍繞挖掘具有顛覆性的創新技術項目,在項目挖掘機制、項目管理機制、項目服務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目前已經形成天使創投基金、國內平行投資基金、孵化辦公空間、創業輔導導師、專家顧問團隊等項目挖掘、篩選、孵化、投資、“1+1”回國落地發展的架構體系。
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簽署醫療器械領域合作備忘錄。組織美國醫療器械項目推介,嘗試將校方在醫療器械領域的領先技術與中關村企業進行“1+1”對接。
與芬蘭赫爾辛基互設“創新合作中心”,加強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促進海外高科技重大項目落戶中關村,為國內高科技企業提供在芬蘭的落地服務。目前該中心已與近10家芬蘭企業達成到中關村發展的意向。
與以色列施拉特公司共建“中以國際技術創新合作轉移中心”。將建立總額為3000萬元的資金池,為落戶中關村的企業提供總額不超過300萬元的貼息“軟貸款”支持,吸引以色列和歐美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并通過專業孵化加速其產業化,將中以轉移中心打造成為高科技成果轉化的策源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地。
與我國臺灣地區“工業技術研究院”對接,吸引臺灣高科技企業項目落戶中關村,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近期,雙方圍繞電動車充電、儲能、電機、電池防爆等關鍵技術的發展與合作、知識產權轉讓與保護,以及國外電動車產業發展的路徑與經驗進行了深入交流。
全球布局立足三大優勢
“中關村發展集團渥太華國際孵化中心只是我們進行全球布局的一個嘗試。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入,還有更廣闊的領域和方式值得探索。”中關村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國有三大領域對全球市場具有吸引力。”中關村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
一是節能減排技術領域。圍繞著節能和環保,國外高科技項目與我國有著廣闊的合作領域。他預測,我國政府未來在這一領域可能有幾萬億元的投資。
二是新能源領域,尤其是電動汽車和航空領域。北京市目前正在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北汽已經生產了一款新能源汽車,包括電池、電機及信息技術領域都與國外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同時,我國目前正在制造自己的大飛機,很多地方都在支持通用航空技術的發展,市場潛力巨大。
三是健康技術領域。我國有13億人口,對健康的服務和技術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還有,我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潛力巨大。”中關村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中關村發展集團為例,通過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建立基于資本的產業基金以及打造與渥太華的產業基金的創新舉措,中關村發展集團未來還將在這方面做更深入的探討,他相信這一市場也具有廣闊空間。
推動國際先進技術轉移
記者了解到,作為承接國際先進技術的重要載體,成立于2008年的深圳高新區國際孵化器近年來共引入來自美國、芬蘭、匈牙利、韓國、以色列等國家和我國臺灣地區的20多個高科技項目入駐,總投資約1億元,主要集中于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環保等多個領域。
“高新技術產業是深圳第一支柱產業,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同時也需要把深圳的新技術、新產品輸出到發展中國家。”
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服務中心主任朱志偉表示:“有了國際孵化器,就可以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國際技術轉移上,加快孵化器國際化步伐:先把國外機構引進來,通過設立國際孵化器,然后再設立境外高科技專業園。”自2008年起,深圳市相繼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設立“深圳高科技企業投資研發平臺”和“深圳高科技企業孵化器”,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設立“深圳新技術新產品轉移中心”和“深圳科技經貿中心”,以此不斷豐富和完善深圳國際科技商務平臺的創新模式。
近年來,依托國際孵化器入孵企業和入駐機構,深圳國際科技商務平臺先后引進美國、英國、法國、芬蘭、匈牙利、以色列、韓國、緬甸、埃及、哥倫比亞、澳大利亞以及中國香港等31個國家和地區的44家境外科技商務機構入駐,協助164家深圳和內地企業在境外設立機構,幫助企業完成出口17.4731億美元,進口3.1289億美元。
記者獲悉,目前深圳市已在比利時設立了布魯塞爾中國(深圳)高科技企業孵化器,并在美國托萊多市、韓國大田等地參與或共建深圳高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投資研發平臺。同時,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深圳市正在與哈薩克斯坦、緬甸等國的機構和企業洽談,探索建設“中國(深圳)新技術新產品轉移中心”或“深圳科技經貿中心”,由外方提供場地、優惠政策及配套服務,中方動員組織企業“走出去”。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哈爾濱、武漢、成都、無錫、新疆、蘇州等多家高新區都已建立了國際科技商務平臺,孵化器國際化已漸成趨勢。
“未來幾年,深圳將依托深圳國際科技商務平臺建設立足深圳、面向珠三角、輻射華南、服務全國的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際投資貿易促進中心和國際項目(技術)信息中心。”朱志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