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近日,山西省人大常委會把科技創新經費的投入和使用情況作為專題詢問的主題,這是對山西省轉型跨越發展戰略實施情況的一次檢驗。
山西省轉型跨越發展的思路,其核心就是以科技進步為引領的能源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的發展。而科技進步離不開科技經費的投入和合理高效的運用。
科技經費支出比例全國居中
山西省科技廳廳長賀天才表示,近年來,山西不斷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力度,省及省本級財政科技投入增長均實現高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
2012年山西省提供的數據顯示,本級用于科技方面的財政支出為17億元,比2011年增加3億元,增長24%,高于2012年省本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 (23%)1個百分點。2012年省本級科技支出占省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例為1.68%,在全國排第17位,中部六省排第3位,周邊五省排第2位。
總體看,山西省科技支出占比排位與山西省財政收支規模在全國的排位基本相當(2012年山西省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在全國排19位、支出排21位),與山西經濟總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收支規模在全國的排位基本相適應。
研發經費偏低事出有因
和世界先進企業相比,我國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2011年僅有極少數大企業的研究開發(R&D)投入在3%以上,而在發達國家一般都是5%-10%,許多世界500強企業甚至超過10%。
從山西省的情況看,即使在國內也屬于偏低的水平。9月26日公布的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山西省R&D經費支出為132.3億元,R&D投入強度為1.09%。從全國來看,山西省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在全國排17位,只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5%。而位居R&D投入強度全國第一的北京2012年為5.95%,上海為3.37%。究其原因,與山西省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的產業結構有關。
隨著山西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煤炭及相關產業的科技投入在山西省科技投入中占據較大份額,大型煤炭集團成為科技投入的主要力量,但與企業的總產值相比,比例還很低,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山西的R&D投入強度。
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齊頭并進
橫向比較,山西科技發展仍處于落后地位。但與過去相比,山西省在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領域的科技投入所取得的成果可圈可點。
2010-2012年,山西省新型材料工業共支持項目85個,總投資85.1億元。電子元器件產品核心材料釹鐵硼永磁產業發展居全國先進水平,產量和銷售收入均占全國20%以上;鎂合金材料生產技術處于全國先進水平,鎂及鎂合金材料產業的企業數量、產能、產量、市場占有率和出口創匯均居全國同行業之首。
山西省裝備制造業3年共支持105個項目,總投資100億元。重型機械、鐵路裝備、煤機、液壓件、紡機等一批傳統優勢產業確立了在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重型汽車、新能源裝備、新型電子裝備、高速列車裝備等一批新興潛力裝備產業發展迅速。
山西省現代煤化工3年共支持項目建設124個,總投資105.9億元,已形成運城、臨汾、太原、晉中、長治、晉城六大化工特色基地,產值占到山西省煤化工產值的80%以上。打造了太化、天脊等一批大型煤化工企業,年銷售收入占到山西煤化工總產值的45%。
信息及生物技術顯現山西特色
信息技術無疑是現代經濟的“明星”,以互聯網、通訊終端、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信息產業已經一步步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對生活質量和健康的日益重視,讓生物產業成為不輸于信息產業的經濟增長熱點。在這兩大領域,山西省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繼互聯網之后,物聯網前景光明。山西省的物聯網發展已走在全國前列。太原、長治等地成為我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陽泉市“智能陽泉”一期工程建設已經啟動。
2010-2012年,山西省共支持109個生物醫藥項目,總投資59.6億元,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投入2.5億元,形成了大同、太原、晉中、運城、晉東南、侯馬等以醫藥工業園為主體,相對集中和規模發展的醫藥產業集群;清開靈注射液、丁桂兒臍貼等10余個生物產品年銷售額超過億元。
山西科技創新城重任在肩
位于太原和晉中接合帶的山西科技創新城是山西省實施“科技興省”戰略的重大決策,是破解資源型經濟轉型難題的綜合實驗平臺,將在轉型跨越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
山西省財政廳表示,將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多方籌集資金,全力支持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
今明兩年,山西科技創新城資金支持方向為土地開發,孵化中心等公用設施建設,共享實驗平臺設備建設和吸引科研機構入駐,擴充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基金、設立科技城企業小額貸款公司及科技企業貸款擔保公司。
山西省將全面落實支持科技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產業發展政策、人才引進政策及金融服務政策,將財政支持科技創新的各類資金重點向科技創新城傾斜,鼓勵各類科技資源向科技創新城集聚,努力把創新城打造成“創新型山西”的引領區、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區,建成山西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高地。
創新投入力度還要再大些
“雖然幾年來技術創新專項資金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受到技術創新資金總額的制約,山西省對技術創新工作的扶持力度明顯不足。”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華龍表示。
近10年來,山西省技術創新專項資金一直維持在年投入1840萬元,與遼寧的年投入12億元、上海的年投入10億元相比差距甚遠,即使與中部省份及部分西部省份(湖北4000萬元、貴州3000萬元、甘肅2850萬元)相比,資金總額也明顯較低,山西省內各市也幾乎沒有技術創新專項資金,影響了政府資金對技術創新工作引導作用的發揮。山西省審計廳在2013年審計報告中明確建議增加技術創新資金額度。
張華龍認為,應該比照其他省份大幅增加技術創新專項資金額度,全力推動山西省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
資金用不好取消申報資格
在這個部門申請到科技創新資金后,又到另一個部門繼續申請;“無償資金”到手后,胡花亂用,不能真正用于科技進步;科技資金分配重國企輕民企、重大輕小……目前國家科技創新資金使用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如何讓好鋼用在刀刃上?山西省財政廳廳長武濤提出了應對之策:變“無償補助”為多元投入,綜合運用財政貼息、以獎代補、信用擔保等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吸引帶動企業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向科技領域集聚,放大財政資金使用效應。集中財力辦大事,重點支持一批促進煤炭高效、低碳、安全、清潔利用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運用績效評價結果,獎優罰劣,對績效評價結果好的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對績效評價結果差的項目采取懲罰性措施,如扣減經費或取消今后項目申報資格等,充分發揮績效評價對提升科技資金使用效益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