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2013年10月25日
盡管前3季度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向好,但有些企業的指標并沒有明顯的改善,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仍十分突出,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資金鏈緊張、融資難等問題,解決小微企業發展難題依然任重道遠。
近年來,國家有關政策為小微企業創造的實惠不斷增多。特別是去年以來,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目前有關部門和省市已出臺了60個配套政策文件和具體實施意見,開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同時,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也在加大。總體來說,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但受制于全球經濟環境、需求不足,以及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的融資難、創新難、管理粗放等“頑疾”,一些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仍然突出。
應當說,隨著金融政策逐步完善,不少銀行推出了面向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小微企業資金投入的渠道和來源有所拓寬。但相對于小微企業的龐大數量,融資難問題短期內還難以根本解決。在大部分小微企業不具備條件直接融資的情況下,通過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手段緩解小微企業資金瓶頸,則是主要途徑。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民營主體顯露出進入銀行業的意向,這將有利于形成競爭更為充分、功能進一步細分的金融市場,從而改善小微企業的信貸環境。要強化金融政策對小微企業的傾斜,允許適當的非對稱管制,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便利。與此同時,小微企業也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透明度,建立規范的治理結構和風險防范機制,努力提高自身信用度。
小微企業在品牌影響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等方面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在外需增長相對乏力的背景下,幫助小微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對于維持其生存來說至關重要。對于個別地區、個別行業還存在的壟斷、封鎖、不合理準入限制等市場開放不完全、不公平現象,應大力加以克服,為小微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