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第六屆跨國公司領袖圓桌會議上,來自17個國家、150多家中外大型企業的代表圍繞構建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進行了深入探討。
《經濟日報》,2013年12月11日
增強中國機遇吸引力
多位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負責人表示,中國經濟仍是全球發展的亮點。中國的最大有利條件就是改革開放的紅利,如果把生產要素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下一步發展會更快更健康。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令人期待。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引資國。在日前召開的第六屆跨國公司領袖圓桌會議上,國務委員王勇表示,外商直接投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加強了我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地位。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會長鄭萬通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了堅持和擴大對外開放的改革方向,明確了對外開放的改革措施,將給包括國際跨國公司在內的各國投資者帶來更多合作機會,創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王勇指出,中國政府將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水平上推進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完善配套政策,創造良好條件,切實把利用外資從主要依靠生產成本優勢,轉到主要依靠人才、環境和市場上來,不斷提升引進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簡化審批程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投資環境的透明化和便利化,為各國和各地區投資者營造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還將進一步推進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機構,鼓勵外資更多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公共科技服務等領域,更多投向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中西部地區。
多位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負責人表示,中國經濟仍是全球發展的亮點。中國的最大有利條件就是改革開放的紅利,如果把生產要素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下一步發展會更快更健康。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令人期待。
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給中外企業提供了無限的機遇。艾默生電氣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楊紹曾表示,艾默生將繼續增加在中國的研發投入,支持當地和全球市場的技術開發。同時采取積極的市場拓展戰略,搶抓新的中國機遇,包括將管理程序引入到當地企業中,保證最高水平的公司治理。
潛力巨大的中國內需市場也帶來了跨國公司在華商務模式的轉變。韓亞航空總裁尹永斗指出,跨國公司在華商務模式已從制造業轉移擴大到服務、零售、流通等一些非制造業領域。
對中國未來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跨國公司負責人也表達了他們的愿望。
德國駐華公使貝雅德說,希望中國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減少貿易壁壘,打破行業壟斷,促進投資合作。同時,采取更大力度完善體制機制保護知識產權。
美國商會中國事務主任沃特曼指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是積極的信號。希望中方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速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簡化審批程序,促使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盧睿表示,中國經濟正在轉型,擴大刺激消費很難一蹴而就,因此仍需重視外商投資。
真正融入經濟全球化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更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專家認為,未來有5類海外投資機遇尤其值得關注。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更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彤雕說,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有效彌補了國內資源的不足,提升了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中國經濟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
“中國企業走出去經歷了3個浪潮。”信中利資本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汪潮涌指出,第一個浪潮是產品走出去,第二個浪潮是產業走出去,第三個浪潮是資本走出去。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資本盈余或者溢出的國家,正走向雙向投資、跨境投資的時代。
汪潮涌指出,當前,海外投資有5類機會值得關注。一是資源型的機會,在能源、礦業自然資源方面有巨大的投資機會,可以和中國的戰略投資人一起去投資參股、控股或者收購資源資產。二是高科技的機會,引進海外的高科技公司、人才,助推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三是渠道和市場的機會,中國的產品物美價廉,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四是渠道和制造業的機會,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很多企業資產價值大幅下跌,正是中國資本進入的好時機,中國的PE資本和產業資本相結合,共同收購參股歐洲高端制造業的例子舉不勝舉。五是投資管理的機會,到跨國公司優秀的管理層中去尋找人才,尋找有優質管理能力的公司,把中國的市場前景和國際優秀管理團隊結合在一起,也會形成價值增值機會。
機會當前,企業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內功修煉也很重要。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裁周中樞表示,中國跨國公司要抓住國家深化改革的戰略性機遇,著力提高3方面素質。一是增強價值創造水平,企業必須集約高效利用資源,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增強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從根本上變革生產方式。二是打造服務競爭力,企業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服務競爭力,圍繞提升服務功能創新設計、優化盈利模式,傳統制造企業也要依托服務創造產品的增值。三是提升企業軟實力,中國跨國公司必須樹立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加強文化建設和傳播,全面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和領導力。
對海外跨國公司而言,中國企業“走出去”意味著新的機遇。楊紹曾表示,中國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尤其是在電信、電子、造船、建筑和交通等領域,為艾默生提供了機遇。我們有先進的解決方案和全球業務,可以在中國公司走出去的時候繼續給他們提供當地的支持,這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正如王勇所說,進一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支持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通過跨國并購、股權置換、境外上市、聯合重組等多種方式開展資源和價值鏈整合,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駐在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