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油指紋庫建設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9日在青島通過國家海洋局的課題驗收及成果鑒定。此項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據估計,每天約有2500艘大油輪在大洋中運輸石油,海上平臺、油井數量急劇增加,海上溢油事故時有發生,由溢油而造成海洋生態環境損害已成為全球問題。我國每年發生500多起溢油事故,但由于以往沒有建立油指紋庫體系,肇事船只逃逸后難以取證追查,多數成為無主溢油。
國家海洋局北海監測中心從2002年開始進行國內外調研,投資近200萬元人民幣購置了先進設備。2003年7月承擔了國家海洋局重點課題“油指紋庫關鍵技術研究――油指紋特征信息提取和比較方法研究”。在國內首次同時運用氣相色譜、氣相色譜/質譜、紅外光譜、熒光光鐠等化學指紋分析方法,建立渤海部分區塊油指紋庫;首次針對油品的正構烷烴、多環芳烴、生物標志化合物、苯系物等定量特征信息,采取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進行油品的分類鑒別,實現準確鑒別指紋相近的不同油樣;首次采用小波分析對數字化原始指紋進行預處理,提高原始指紋逐點鑒別能力。
2002年11月23日凌晨4時,一艘滿載原油的馬耳他籍油輪“塔斯曼海”輪與中國大連“順凱一號”輪在天津大沽錨地東部海域發生碰撞,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對海域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損害。北海監測中心利用兩年時間,進行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外業調查工作,先后有幾十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在事故海域以及沿岸區域對200多個站點進行調查取證和海洋生態環境污損監測,獲取了8個航次近萬組監測數據,最終完成并向法院提交了近2000頁的4個評估報告以及近500頁的6個專題證據報告。2004年12月30日,天津海事法院對中國海洋生態環境污損索賠第一案作出一審判決,原告天津市海洋局勝訴,被告賠償原告海洋生態環境容量損失等共計人民幣1000余萬元。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