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4年1月6日
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探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尋找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新路徑,本報于本期開始開設“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新路徑探討”專欄,邀請中央及地方科技主管部門、科技開發交流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等科技服務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及專家,就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及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旨在為進一步加速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帶動區域產業技術升級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聯合調研組
黨的十八大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一直是我國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出了“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等一系列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國家計劃,2013年全國人大把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提上日程,凸顯了新時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對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性。本文結合新時期我國涌現出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趨勢,探索發展思路,以期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有效開展。
當前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趨勢
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積極探索,涌現出一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趨勢,這些探索充分發揮了科研機構人才、技術優勢,組織和整合了優秀科技資源,使我國科技成果產業化取得了較大發展。
一是強化“政產學研金介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政產學研金介用”是在產學研合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有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在這種合作模式中,可以實現各創新主體獨自所無法獲得的收益,政府部門、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各司其職,在不同的層次上提供技術創新服務。各方合作形成合力,產生協同效應,共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產學研金介用”強化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可以實現創新資源易得,創新成果共享,保證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高效性。在體系內,各參與者都是主體,但政府居于主導地位,發揮著決策指揮、協調管理、評估監督、信息交流服務等作用,對各參與主體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依靠彼此間的實時交流,在資源獲取上更為容易,并通過平臺共享研發成果,提高參與主體的技能和核心創造力,進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浙江德清是我國最早建立“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地區,并形成了獨特的“德清模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又逐步發展成為“政產學研金介用”的“新德清模式”,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區域創新綜合服務體系。
二是依靠關鍵技術輻射,帶動區域發展。以關鍵技術輻射帶動發展起來的研究院所利用自身關鍵技術優勢,把一批技術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直接向生產領域轉化并推向市場,通過核心技術的輻射帶動技術的研究,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技術服務,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產業技術水平。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圍繞電子信息、新材料、能源化工、裝備制造四大領域的關鍵技術與軍工企事業單位展開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
科研院所具有高效率的組織系統和人力資源系統,有利于產品的再開發,通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西北工研院在整合軍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優勢企業的技術資源的基礎上,搭建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平臺,在集成創新和產業化開發上取得突破,成為地方經濟的技術支撐之一。
三是面向產業集群,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面向產業集群,通過有效占據市場和技術制高點,快速實現科技項目資源與產業集群的有效對接,將科技項目資源的實施效果發揮到最大限度,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
產業集群是科技項目資源快速、有效轉化的溫床。科技成果轉化能夠很好地結合區域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特點,發揮產業公共技術平臺力量,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落地。經過多年的探索,武漢東湖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以及服務體系完善、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態勢,為國家863計劃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2013年,國家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與武漢東湖地球空間信息與位置服務產業集群實現了有效對接。
產業集群的知識溢出效應能夠將科技項目資源的實施效果發揮到最大限度。通過集群內主體間溝通交流,實現技術的擴散,兼顧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技術與市場問題,彌補集群內科技創新和應用的不足,引導集群內企業的科技活動向有利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方向進行,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
四是依靠民營機制,強化市場導向。通過依靠民營機制、強化市場導向建立起來的一批新型應用性研究機構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在企業與科研院所間發揮著紐帶和橋梁的作用,通過技術的二次熟化,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依靠民營機制建立的研究機構在運行中完全基于市場需求,選擇應用性研究項目,通過技術轉讓、技術合作、技術服務等方式,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價值。
依靠民營機制建立的研究機構通過“中試環節”,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這類研究機構從科研院所承接技術成果,通過“中試”解決了科研成果轉化的制約因素,專業化的分工保證從研發到生產鏈條的協調有序發展。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術研究院提出“中試模式”的科技服務體系,以中試中心作為試點平臺,上承科研院所、下接生產企業,對科研成果進行熟化和二次開發,有效解決了距離遠、風險大、時間長等問題,保障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順利進行。
五是依托科技創業孵化,加大科技產業育成和成果產業化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大量轉化沉淀在科研院所和大學的科研成果,提供了有利保障的企業聚集場所,促進了我國科技成果有效商品化和產業化,支撐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已成為科技支撐經濟的重要抓手。
促進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一些思考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各種要素相互綜合、相互配套的過程。通過多方努力,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嚴峻的挑戰。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創新驅動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為此,我們在認真研究科技成果轉化新趨勢,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以下若干建議:
一是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實現科技資源的共享。切實發揮國家科技投入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對于引導全社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注重科技計劃間的銜接與配套,通過重大科研項目的成果轉化示范,實現科技項目資源的共享,能夠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此應進一步優化科技計劃和項目的組織方式,充分調動各主體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積極性,設立若干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形成以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的完善的組織體系,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
二是面向區域產業集群發展需求,建立開放性產業研究院。以增量改革為突破口,建立一批面向區域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的新型開放性應用研究機構,是新時期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有力途徑。因此應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結合區域經濟與科技發展特點,依托本地產業研究院力量,實現科技項目資源與產業集群有效對接,發揮產業公共技術平臺的有效力量,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落地。
三是加強市場導向,推動建立一批民營應用性研究機構。民營應用性研究機構決策機制靈活、市場導向明確,與企業的結合更加直接和有效。這類研究機構的趨利性使得它們完全以市場應用為導向開展工作,一方面應鼓勵和支持各類民間資本依法以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建立民營性質的開放性應用研究機構,另一方面應著力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氛圍,讓民營性質的開放性應用研究機構在正常競爭中迅速成長壯大,助推我國科技成果轉化。
四是加強專業型企業孵化器建設,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專業型企業孵化器在聚集大量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同時,能夠為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有效載體,提供理想的中試基地,是促進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有力平臺。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專業型企業孵化器建設,建設不同類型的科技創新創業孵化載體;拓寬孵化器服務內容,進一步聚集各種創新要素,不斷提升現有孵化器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與大學和科研院所等創新源頭的合作,形成互利共贏模式,共同促進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