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4年1月13日
汪卉 尹蓉 張寧
西部能源大省陜西正進入產業轉型、城鎮化提速的關鍵時期。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逐漸好轉,以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配套經濟政策逐步落實,2013年陜西經濟仍然保持總體平穩發展態勢,非能源行業利潤和投資增長明顯加快。目前,陜西產業集群成效顯現,基本形成了“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的產業發展格局。
非能源行業利潤增速加快
多年來,陜西省憑借能源化工產業連續多年躋身全國經濟增速第一方陣。能源行業已經成為陜西省經濟增長的主導行業。不僅如此,近年來,陜西省非能源行業的利潤和投資也出現了明顯增長。
2013年上半年陜西省經濟增速達11%,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和產值增速均超過14%,其中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等產值超過15%;陜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居全國第16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居全國第7位。
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陜西科研力量素來雄厚,如今沉睡的潛能正不斷激活,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太陽能光伏制造、有色金屬等領域產學研合作優勢日益凸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2013年陜西經濟運行特點主要表現在非能源行業利潤和投資均保持較快增長。”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運行監測協調處處長李邵利在陜西省2013年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專家座談會上說。
陜西省中小企業局經濟運行處處長李寧表示,2013年前三季度,陜西省多數行業增速平穩,特別是制造業產銷和效益均出現持續回暖跡象。
產業集群式跨越發展
國有經濟在陜西經濟社會中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能源化工行業則早已取代裝備制造業成為陜西經濟最重要的支柱行業。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西部大開發總思路課題主持人張寶通表示,從一段時間內的結果看,依靠能源化工產業推動,陜北和關中都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產業集群式跨越”。
產業發展集群化、集群發展園區化已經成為陜西省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新模式。
早期的縣域工業園區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雛形。陜西省政府方面早在2008年就開始對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園區發展的指導意見》、《陜西省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5)》,提出陜西省各地以縣域優勢資源和支柱產業為依托,重點建設完善200個縣域工業集中區。
在能源行業,陜西誕生了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或集團,如西北地區第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延長石油集團,以及西飛、航天五院、西電、陜西有色、陜天然氣、秦川機床等。這些大的集團公司成為陜西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市場主體,不僅對陜西省產業結構調整產生重大影響,也在各自的行業內引領著眾多支柱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在能源化工行業之外,當前陜西省已經涌現出一大批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并初步形成若干具有競爭優勢的新興產業集群。陜西省依托西安高新區形成電子信息、太陽能光伏產業集群;依托西安經開區形成新材料、風電裝備產業集群;依托西安航空基地形成通用航空產業集群;依托西安航天基地形成衛星及高技術應用產業集群;依托寶雞高新區形成鈦及鈦合金材料產業集群;依托咸陽高新區形成醫藥保健產業集群;依托楊凌示范區形成楊凌植物資源循環經濟產業集群。
為寶雞贏得“中國鈦都”稱號的頭號功臣是上市公司寶鈦集團,300多家鈦企業集聚于寶鈦工業園,形成全國最大的鈦產業集群。寶雞的鈦產業鏈現在越做越長,往上游,通過資本手段控制海綿鈦,解決寶雞不產鈦原材料問題;往下游,產業鏈已涵蓋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體育器具、醫療用材、生活用品等各領域。
優化投資結構
在陜西省政府參事曹鋼看來,陜西要正視經濟發展中的潛在深層矛盾,下決心加快化解。他認為,目前至少有三個潛在性風險值得關注:第一,產業結構單一。工業結構內部主要以資源類產業為主,2012年陜西能源工業占比59.28%,有色金屬9.06%,加上非金屬類礦產,合起來71.73%都是資源性產業。僅靠礦產資源吃飯,遲早會出問題。第二,現代要素支撐缺失。礦產資源經濟是以自然資源和低層次的勞動為主要素作支撐。第三,生產效率普遍較低,尤其是農業。
鑒于陜西省投資結構的現狀,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是全方位的,投資結構的完善和優化十分關鍵。李寧表示,應對投資戰略進行適當調整,大幅度提高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的比例。在投資方向上,建議從以重點建設項目投資為主轉向支持以本土優勢暢銷產品的分級培育、市場擴張投資為重點上來,幫助陜西優勢制造企業迅速做大經濟規模和市場份額,推動陜西省經濟結構加快優化調整和轉型升級,保持持續增長的活力。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裴成榮在《2013年陜西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中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目前陜西省內知名品牌市場占有率低,產業協作配套率較低,產業鏈條較短,一些優勢產業的產業鏈主體在省外,省內企業間有機聯系較少,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馮根福建議,陜西省未來應抓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加大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支持力度,不斷提高民營經濟的比重。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是未來陜西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第二,要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一是國有企業應盡快退出競爭性行業;二是需要保留的國有企業應實行混合所有制,積極引入民營經濟,優化股權結構;三是加大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激勵力度,充分調動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積極性。第三,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另外,還要繼續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并提高陜西省外企業來陜投資的積極性。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逐漸好轉,以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配套經濟政策逐步落實,2013年陜西經濟仍然保持總體平穩發展態勢,產業集群成效顯現,基本形成了“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的產業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