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鏈接:2014年控制網行業專題---打造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
來源:中國電力報
我國核電從“引進”轉向“輸出”
經歷了30年的時間,隨著我國核電建設的再次開閘與核電設備制造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核電設備已經具備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和實力。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首次提出核電“走出去”戰略,支持核電企業以工程建設、設備制造、技術支持和國家銀行貸款等多元化方式參與國際項目競爭,不斷提高中國核電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這為我國核電設備制造企業指明了方向。
“作為設備制造企業,東方電氣很早就開始思考和探索走出去的時機和方法。在國家支持下由核電集團牽頭,將我國的核電技術、核電設備帶出去,不失為核電設備走出國門的一個好的方式,為此東方電氣也積極與各核電集團溝通,積極為各種有可能的走出去項目提供支持。”近日,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電氣”)副總裁高峰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方電氣利用常規電力海外市場的積累,積極收集核電信息,支持核電集團海外核電市場開拓。同時也在探索與國際上知名的核電企業合作,爭取把國內的產能資源釋放到國際市場上去。
核電產業批量化建設進展順利
“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方案。近年來,我國核電企業的建設和運營實力逐漸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和關注,為加快開拓國際核電市場奠定了扎實基礎。”中廣核核電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夏林泉如是說,從2013年開始,中國核電產業批量化建設工作已經從全面鋪開階段轉入收獲階段。
2013年是我國核電政策在福島核事故調整之后恢復開工并且逐漸過渡到正常建設節奏的一年,早在2012年12月,國務院討論通過并于2013年2月發布了《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了我國未來核電的發展思路和發展規劃,在這一規劃指導下,我國核電全面恢復正常建設。
“2012年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示范項目、福清4號機組、陽江4號機組、田灣3號機組開工,2013年9月,田灣4號機組、陽江5號機組開工。目前我國在建的核電項目有29臺,三門1號機組是世界首臺AP1000機組,臺山1號機組開工雖晚,但是進度較快,有可能成為世界首臺EPR機組,可以說,中國目前成為全球核電行業的聚焦點。”高峰告訴《中國電力報》記者。
“由于我國已具有核工業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且具有更低的建造成本和服務成本,比其他國家更具出口優勢,一些計劃發展核電的國家,對引進我國百萬千瓦核電站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國核(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技術經濟所研究員王蘇禮如是說。
近年來,我國已經參與到英國、法國、羅馬尼亞等多個核電項目建設當中。但不能忽視的是,我國核電走出去也仍然面臨許多困難,還需在國家層面制定統一的、科學的走出去戰略規劃,為核電走出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