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工業制品一經售出,并不意味著就與生產廠家毫無關系,在保質期內,廠商要為業主提供全面技術支持,以保證生產設備順利運行,即使保質期結束之后,業主也可以繼續找廠商提供技術服務,只不過這個時候就需交納一筆服務費。服務,也因此成為裝備制造企業收入的另一大來源。而這個營收來源,如果企業不更新裝備,將會一直存在下去,是張“長期飯票”。
隨著中國市場由短缺經濟向過剩經濟的轉變,消費者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大,給制造業施加了巨大的競爭壓力,服務成為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高新技術行業本身的特性也要求制造企業必須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加劇了中國制造業提供服務的緊迫性,服務化經營以及差異化戰略的實施成為制造業自身提供優質服務的內在動力。
服務是隨著產品而附加提供給消費者的一種利益和價值。與一些專門的服務業(旅游,金融等)不同,制造業企業主要是提供產品的追加服務。隨著制造業逐步成熟,企業的競爭優勢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產品本身。處于價值鏈后端的服務環節,與資源優勢、技術優勢、渠道優勢和品牌優勢一起,成為制造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針對前景極為光明的裝備服務市場,各大公司都在積極展開服務業務,以期能順利開拓新的業務渠道。十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增長速度一直處在較高水平。
基于以上情況,制造業現已表現出明顯的服務化趨勢,主要體現在服務意識的增強、服務水平的提高、服務內容的豐富。服務增值的經營方式,成為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促使制造業向服務領域延伸。
2013年以后裝備制造企業將進入從寬泛到聚焦,從快速到理性的發展階段。而且,以客戶價值為導向的“生產性服務和服務性營銷”,將成為裝備制造企業轉型的方向。(李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