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新能源既是儲采比總體呈下降趨勢的傳統化石能源的重要接續主體,也是全面推動節能減排的有效承擔主體。尤其對中國這樣一個能源消費規模仍將在相當長時期內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大國而言,新能源產業發展決不僅僅表現為某種象征,而是具有實實在在的巨大客觀需求。
在當前如火如荼的新能源產業發展熱潮中,包括不同所有制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均努力迸發出自身的積極動力。正在大力從傳統油氣公司向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轉型的石油央企亦為如此,在新能源的各個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不過,綜觀其表現,石油央企仍需以“社會責任”的擔當全面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一是石油央企應以“社會責任”的擔當引領新能源市場需求的快速拓展。市場需求是新能源產業能否得以有效發展的關鍵所在。由于成本的高企,新能源市場需求尚未得到大規模啟動。現階段,除各類政府政策的支持外,作為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最重要主體的國有企業,石油央企應當為消納煤層氣、燃料乙醇、油砂油、頁巖油、生物柴油等各類新能源產品提供更大的市場便利條件和支持政策。對此,不應僅包括其自身產品,還要以擔當社會責任的勇氣,努力為民營企業新能源產品的市場拓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二是石油央企應以“社會責任”的擔當引領新能源技術的創新。大量關鍵技術難以突破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滯后的根本所在。固然,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力對于新能源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面對重大技術創新的高風險性,以及巨額的研發投入和產業化成本,石油央企應當勇于發揮自身的資本、科技優勢,以及風險承擔能力,通過努力引領重大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方向,踐行自己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支持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的社會責任。
三是石油央企應以“社會責任”的擔當優化新能源市場供給的所有制結構。實踐證明,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競爭,提高市場活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盡管石油央企也是“經濟人”和市場主體,有著自身利潤最大化的根本追求,但是,在新能源產業發展初期,它決不應僅僅利用自己的優勢與社會仍然普遍存在的“公有制偏好”以搶地盤、占資源,而要以構建和優化新能源市場供給的所有制結構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抓手。未來要打造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為進一步切實發揮石油央企引領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功能,提高其競爭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有效構建更有效率的市場主體結構,奠定更為堅實的所有制基礎。
四是石油央企應以“社會責任”的擔當駕馭新能源國際合作。國際合作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石油央企在開展國際合作進程中,應著眼于技術的有效引進和國內新能源產業深化創新,以社會責任的擔當,推動國際合作模式的創新和升級,徹底扭轉傳統的國際跨國公司在中國“跑馬圈地”式搶占資源和市場的局面,迫使其在賺取利潤的同時,為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發揮應有的國際社會責任。(作者李江濤 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