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人民政協報
去年10月份以來,我國華北、東北、華南等地區先后被濃重的霧霾籠罩。而就在此前兩周,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再次明確了“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核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為防治大氣污染作出貢獻?中國核電是否已經具備了安全高效發展的能力?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
賀禹表示,美麗中國需要安全核電。經過近30年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核電安全運行業績和工程建設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具備了安全高效發展的基礎。驅散霧霾,讓天更藍、水更清,中廣核責無旁貸。
管理創新培育專業優勢
作為我國核電建設的主力軍,從成功建設和運營大亞灣核電站起步的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目前擁有在運核電機組8臺,裝機容量833萬千瓦,占我國在運核電總裝機容量的56%。
賀禹是我國第一代核電“黃金人”,曾在核電生產運營一線工作了近20年。1994年2月,大亞灣核電站建成商運時正值春節,舉國歡欣。而此時,中國核電建設者正受到“中國能夠建成核電站,未必能安全運行核電站”的質疑。
為實現大亞灣核電站的安全運行,核電創業者,包括賀禹和他的同事們深知“低頭靠勇氣、抬頭靠實力”。他們從每個操作規范學起,實行中方員工與外方專家一對一的“影子培訓”。以開放的胸懷引進國際核電行業縱深防御、風險分析、經驗反饋等安全管理理念和實踐,制定嚴格的政策、制度和程序體系。堅守“安全至上”,強調對事件的跟蹤和根本原因分析,從管理上找根源,制定有效的糾正行動。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中廣核以提前三年實現大亞灣核電站自主運營的事實向世人證明:“中國人完全有能力運行好核電站。”
2003年3月,在實現自主運營基礎上,借鑒國外先進企業核電運營管理的經驗,中廣核將大亞灣核電站和新建成的嶺澳核電站所有權與運營權分離,成立了專業化的核電運營公司,對兩座核電站實施群堆管理。運營公司成立后,在換料周期、可靠性維修、可靠性運行、燃料管理以及培訓管理等方面開展工作,使兩座核電站運營管理業績持續提升,至今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2013年,在世界核營運者協會(WANO)衡量核電機組安全運行水平的54項指標中,大亞灣核電基地6臺機組有33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與美國104臺核電機組相比,中廣核運營業績綜合指數與美國擁有4臺機組或以上的核電企業相比連續12個季度排名第一。2013年,大亞灣核電基地上網電量達到442億千瓦時,等效減少標煤消耗約1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600萬噸,光是運送這些煤炭每天就需要16輛50節車皮的專列。
2005年以來,中廣核先后承擔了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廣東陽江核電站、廣東臺山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等項目建設任務。為確保各項目高質量建設,中廣核從嶺澳核電站二期開始,創造性地采用了工程總承包模式,將工程設計與工程管理納入一體化AE平臺,以“前后臺分離、后臺支持前臺”的方式,構建了專業化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通過后臺發揮資源整合與協同配置的優勢,通過前臺與具體項目的服務需求相結合,實現了相關資源與能力的最佳組合和動態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在專業化基礎上的協同優勢。
目前,中廣核在核電工程建設、運營管理和技術研發等領域均實行了本部集約化、項目專業化、基地區域化的管理。各專業公司采取“前后臺分離、后臺支持前臺”方式同時負責多個核電項目建設和運營。通過專業化、集約化管理,中廣核提升了項目管理水平,為新建機組實現安全運營、在建工程高質量建設提供了堅強的保障。這一專業化管理模式已實現了與國際接軌,在中廣核內部已拓展到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項目開發領域,并成為國內其他核電企業推進專業化發展的標桿。
如今,中廣核同時承擔著1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建設任務,在建機組規模和數量居全球首位。按照目前的發展節奏,到2015年,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規模將達到2260多萬千瓦,躋身全球核電企業前五名。
科技創新驅動安全高效發展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賀禹利用各種機會為核電發展大聲呼吁。他對媒體坦言,美麗中國需要安全的核電,他的中國夢就是加快核電發展,讓天更藍、水更清。而對于如何實現核電安全高效發展,賀禹的答案是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掌握核心技術。
賀禹認為,2020年前后我國將成為核電裝機規模居全球前列的核電大國。只有在未來五到十年間里,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核電產業能力,在實現規模發展的同時,掌握先進技術、形成產業優勢,才能實現中國核電安全高效發展并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
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通過對引進的國外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廣核已形成了自主品牌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CPR1000,并在嶺澳二期、寧德、紅沿河等項目建設中成功實施。2010年商運的嶺澳二期在2012年9項WANO指標中,兩臺機組分別有5項和4項指標達到先進值。今年投運的寧德、紅沿河核電站兩臺新機組,商運以來也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賀禹表示,自主品牌核電技術的成功實施讓中廣核堅定了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的信念和信心。
“十二五”以來,中廣核圍繞提升核安全和自主化能力、創核電運營和工程建設一流業績的總目標,確立了以戰略專項與尖峰計劃為牽引,形成能力、具備相配套技術儲備與技術平臺的總方向,制定了“十二五”科技研發總體規劃,其中科技創新總投入72.5億元,每年科研投入超過主營業務收入的4.5%。中廣核已建立了一支由近3000名科研人員組成的科技創新隊伍,形成了國家、集團、成員公司三級研發機構為主體的科研平臺體系,擁有15個研發中心,其中7個研發中心為國家研發(實驗)中心。
目前中廣核正按三條線推進核電科技創新工作:一是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批量發展的“大亞灣模式”,在大亞灣、嶺澳等系列機組建設與運行成熟經驗反饋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最新安全評審要求加以深化改進,形成“大亞灣模式”升級版——自主先進技術品牌ACPR1000,已應用于陽江核電站5、6號機組建設。二是在國家統一部署下,按照國際最新安全標準要求,廣泛借鑒與融合世界先進的能動與非能動技術設計理念,開展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的研發,目前已完成初步設計,計劃明年開始國內示范堆的建設。三是順應世界核電發展的潮流趨勢,著手開展先進小型堆技術研發,探索并介入高溫氣冷堆、快堆等第四代核能技術攻關。
同時,中廣核還取得了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產品平臺Firmsys、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全范圍模擬機、核反應堆專用機器人等重大科研成果。在工程建設、運營管理領域推廣了核島筏基整體一次澆筑、主管道自動焊、18個月長周期換料等技術。這些創新技術使中廣核在核電科技研發、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綜合技術能力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
2013年10月17日,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在參觀臺山核電站后對外宣布,英國積極歡迎中廣核投資英國核能建設,并對未來雙方在核能領域的合作前景充滿信心。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企業將成為英國未來核能發電的一個重要角色。在奧斯本的見證下,中廣核與法國電力公司就合作投資英國核能項目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邁出中國核電進軍發達國家核電市場的第一步。這也是中廣核核電技術等綜合能力得到國際認可的充分表現。
文化創新筑牢百年根基
經過近30多年的創新發展,今日的中廣核已從單一的核電生產型企業成長為業務覆蓋核電、風電、水電、太陽能等領域的綜合經營型清潔能源集團。按照中廣核戰略規劃,到2020年,中廣核每年的清潔能源上網電量將達到4200億千瓦時,折合標煤1.3億噸,約占國家2020年一次性能源消費的3%,占非化石能源消費的20%,年等效減排二氧化碳3.2億噸。
賀禹深信,依靠社會各界的努力,堅持核電等清潔能源的發展,籠罩神州大地的霧霾必將逐漸消失。但他同樣深知,核安全高于一切,作為核電從業者必須對核安全懷著敬畏之心,敬畏核安全、守護核安全。必須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靠文化來引領企業發展,引導、規范員工行為。
文化建設于中廣核而言并非新名詞。早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時期,傳統基建施工和企業管理模式與世界先進的核電工程管理模式之間的碰撞,香港反核風波、漏筋事件、輔助管道事件等艱辛波折的考驗,催生了中廣核以核安全文化為核心、具有鮮明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
在中廣核,有一個無人不曉的故事。1995年2月4日,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完成首次換料大修后進行反應堆控制棒落棒試驗時,細心的運行人員發現,有部分燃料棒落棒時間不合格。為查清原因,中廣核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不動搖,寧可少發電也要按標準把缺陷處理好。他們最終付出了機組停運5個月的代價,從根本上解決了控制棒落棒時間超差的問題,保證了機組的運行安全。
透明是中廣核企業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廣核,按照透明的事件報告制度,生產建設崗位的員工一旦在工作中出現失誤,首先想到的不是隱瞞失誤后果,而是將事件及時上報。曾經有一位員工在生產線上巡視,不小心將一支手電筒遺落在管道中,雖然沒有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情,但因主動上報,他非但沒有受到批評而且得到了表揚。
優良文化傳統在中廣核的長期發展中得到有力的傳承。2009年10月,在臺山核電站核島閥基澆筑施工現場,年輕員工喬實發現,承包商為提高混凝土生產效率將攪拌時間從1分鐘縮短到了40秒,而只用40秒攪拌的混凝土整體發澀、流動性稍差,凝固后強度不夠。為確保臺山1號機核島筏基整體澆筑一次成功,他堅持質量標準,以現場試驗說服承包商的技術人員,將混凝土攪拌時間從40秒改回1分鐘,保證了施工質量。
近年來,隨著中廣核員工的足跡從大亞灣走向全國、走出國門,隊伍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業務領域不斷延伸,中廣核30多年來從大亞灣起步培育形成的優秀文化,需要在集團各業務領域得到很好的傳承。為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建立與先進生產力相適應的先進文化,2013年1月,中廣核啟動了新時期企業文化價值理念的總結提煉工作。
經過歷時半年的深入調研,結合集團38名高層的訪談意見及13000多名員工參與的問卷調查結果,經過內外部多輪討論,2013年7月,形成了一套充分傳承優良文化傳統、體現文化創新趨勢、適應當前發展及未來戰略需要的企業文化共識。
中廣核企業文化共識充分體現了尊重員工的價值,注重發揮員工的自主精神、創造潛質和責任感。在共識中,“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是任何人不能逾越的基本原則,“一次把事情做好”是所有員工必須遵循的核心價值觀。
在賀禹看來,中廣核面臨的最大挑戰始終是安全,確保安全,尤其是確保核安全,永遠是中廣核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本。賀禹說,要做到確保安全,人永遠是第一位的,我們在通過制度程序規范人的行為的同時,更要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來引導人的行為,讓確保安全成為每位員工的自覺行為。
“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希望每一位員工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基礎上圓滿完成任務,而且是一次成功,不出現偏差和返工,核安全往往沒有第二次的機會。這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目標,而且是一種下意識的自覺行為。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安全,達成質量,追求卓越,實現我們的使命和愿景,讓天更藍、水更清的中國夢不再遙遠。”賀禹表示。(人民政協報記者: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