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以及2月上半月由于金融危機及春節假期的雙重影響,涂料銷售狀態遜色于往年,由于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的房市,導致房地產對涂料的需求量急速下滑,這種趨勢從2008年下半年已經在涂料市場突顯。由于涂料需求萎縮直接影響了涂料原料市場的供應和銷售,2008年下半年涂料原料的銷售也明顯下降,部分產品的價格也不同程度降低。
在危機的影響下,很多全球大公司都通過裁員或并購得以生存,表面上看來,涂料企業似乎進入了一個“微利”時代,在危機中求生存,各個企業不得不通過價格戰來掙得一席之地。但是令我們很驚訝的是:在國內一二級涂料市場方面,多樂士等大品牌企業依舊牢固占據,對于中小企業轉戰二三級市場并不感冒,因為一二級市場這么大的蛋糕足以細分出足夠的市場份額。
那么這些企業又是怎樣擊敗國內的企業,而在國內企業在“微利”甚至“零利潤”的同時他們卻能依舊“暴利”呢?
下面我們來看一則報道:“家里裝修花去了5000塊錢買多樂士的油漆,不僅價格高的驚人,而且可能至少有500塊錢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裝到了油漆工的口袋!多樂士油漆不僅給油漆工高額回扣,而且零售產品實行暴利,多樂士產品零售利潤至少平均都在30%-40%以上”。
這樣的報道讓我們很震撼,導致“暴利”的原因主要是這些企業盯住了國人心理,國人的消費方式很不正常,大家都認為價格高的就是好產品,價格越貴的就越環保,而真正的消費者知道的品牌又有幾個呢?那就是那些廣告投入很多,宣傳特別厲害的知名品牌。而對以國產的產品,消費者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即使消費者嘴里說的,現在的國產產品也不錯,但是真正在選擇涂料的時候,他們還是會覺得貴的就是好,他們不會想到這個國外大公司正在大把大把的掙老百姓的錢。
在“微利”與“暴利”,擺在消費者面前的卻是一道難解的數學題?也難怪消費者經常會簡單的用價格作為衡量涂料質量的重要因素。
面臨“涂料暴利”時代,國人又將怎樣對待呢?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默許灰色回扣,還是自學成才煉就火眼金睛?顯然這兩種情況都不現實。在中國裝飾涂料的一線品牌已經超過30家,而相關的涂料生產企業達到了全球罕見的3000-4000多家。龐大的供應商,空前的消費市場,如何將品牌和消費者進行無縫對接,就是裝飾涂料企業、經銷商乃至相關部門所要做的了。對市場和消費者的公益性培訓以及加強對市場的培養呵護,是我們最最需要的!
筆者呼吁中國的企業應該奮起直追,給國人打造一個良好的印象,同時加大品牌的宣傳力度及市場影響力,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盡量在危機中抓住市場帶來的機遇,加快自身的發展;同時也希望消費者能夠擦亮眼睛,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貴”是建立在“暴利”的基礎之上的,支持國產,并維護作為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