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化產業的發展需要什么?
如此開門見山的話題是否引起了讀者的思考。
探討產業發展的話題我們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國家經濟政策發生轉變的時候,無論是各方面的專家,還是各大領軍企業,都紛紛發表言論,為未來的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創新是企業的DNA、發展需要專業人才、產業發展離不開轉型升級……這些既是企業在市場發展中總結出的金玉良言,也是產業發展離不開的幾大法則。然而,筆者今天要闡述的是,中國自動化產業的發展更需要競爭。
三十多年前,中國工業還不知道如何引入自動化技術,是國外的自動化廠商令中國的工業發展邁入了新的階段。久而久之,自動化技術在工業中的發展走向平穩,市場中卻鮮有自主品牌的身影,某些關鍵技術至今仍掌握在外資品牌手中。
近十年間,我們可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應運而生,特別是在變頻器和儀器儀表行業,“百家爭鳴、百花齊發”是行業發展的新特點。正因如此,中國的自動化產業變得更加多元化。一方面,由于國際經濟局勢的困頓,更多的國際品牌愿意加大在華投資;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企業在經歷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市場競爭后,有了更加堅實的產品、技術基礎,以及用戶實踐的經驗。由此,在很多應用行業中,中國用戶已經放開選擇標準,為中國的自主自動化品牌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這就是競爭的結果。
回首中國自動化產業從起步到騰飛的三十幾年,我們的每一次蛻變都離不開競爭。從外資品牌的進入,到大品牌之間的競爭,再到自主品牌的生根發芽,最后迎來了自主品牌與國際品牌之間的較量。是競爭令企業變得更強大,堅持創新,用新產品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是競爭使整個產業不斷進步,涌現出越來越多產品性價比高、服務快捷的制造商,讓產業的發展一步步走上新的臺階。
當然,筆者所謂的競爭并不是將企業陷入價格戰中,只會打價格戰的產業必定會掉入深淵。在中國,這樣的前車之鑒莫過于電視機行業,供過于求的局面也正是在“十二五”提出后中國工業裝備制造業極力避免和時時自省的問題。不打價格戰又要如何競爭?這又衍生出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話題。在競爭中,比拼的不僅是產品,還包括提供給用戶的整體解決方案以及售后服務。今天,中國的自動化產業已經不可能回到毫無競爭壓力的幾十年前,我們要感謝“競爭”讓我們進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