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動化應著力在下面幾個方面取得突破或更大進步:
(1)研制新型儀表自動化裝置或系統,以滿足新一代發電系統(如700℃超超臨界、核能、地熱、生物質能、海洋能等)的監控要求、智能電廠/智能變電站/智能電網的建設和越來越嚴格的功能安全等要求。以核電為例,我國引進建設的第三代核電站(如西屋AP1000和AREVA的ERP)的儀表自動化系統,全部依賴進口。因此,應加快研發國產的核電站1E級和非1E級儀表與自動化產品。以智能變電站為例,應加緊推出全系列的符合IEC 61850等國際標準要求的IED智能電子裝置。在功能安全方面,應加快研制和生產SIL1~SIL4各類等級的安全儀表和控制裝置。
(2)大力研發優化軟件(如多約束條件下的控制目標優化、模型預測控制等),提升控制系統性能,以進一步節能降耗,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如在風能、太陽能等新興發電方式并網后,需研發有效的風能、太陽能發電功率短期預測模型或算法,且傳統火電也需適應新形勢下電網深度調峰、快速負荷變化的新需求。
(3)不同控制及信息系統集成、集成后所形成的大數據及其智能處理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究及應用。以數據處理為例,應加大數據融合、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智能決策支持系統IDSS等研究,以使數據發揮其應有作用,而不是成為累贅。
關于電力行業自動化技術未來發展趨勢,可概括為以下八個主要方面:
(1)傳感器向著微型化、多功能化、網絡化、無線化、智能化方面發展,新型測量原理的傳感器應用范圍( 如QDIP量子點紅外傳感、聲波測溫、光纖傳感等)擴大,軟測量、虛擬儀表市場份額繼續上升(如美國環保署已認可基于軟測量技術的連續排放監視系統CEMS)。
(2)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多功能控制器向小型、分散和大型、集中兩端延伸。一方面,在片上系統SoC、微控制器MCU或μC技術支持下,控制功能集成在儀表或設備上,就地化、分散化;另一方面,由于需對智能算法、大量數據進行綜合控制處理等,加之計算機可靠性能的提高,促成了控制器的大型化(如四核CPU控制器)和功能的進一步集中,形成了自動計算引擎ACE(如嵌入歷史數據、分析、報警管理、設備診斷、先進控制優化、規則引擎等功能多位一體于ACE)。
(3)遠程監視和故障分析診斷繼續快速增長。這是由于其硬件和軟件工具的改進,包括網絡技術、云計算、基于規則的軟件、IP視頻和語音通信等技術進步的綜合結果,當然也是為了應對自動化專家人數的減少和減輕其頻繁旅途奔波的勞累。
(4)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無盤柜化。這是現場總線大量應用、前面提及的控制器分散化或將其嵌入現場I/O模塊且其EMC及IP防護等級提升、監視遠程化等的綜合結果。
(5)安全儀表系統SIS應用更廣泛,智能機器人和優化軟件的應用更加成熟。以智能機器人為例,在傳感器數據融合、計算機視覺系統、模式識別、神經網絡等技術進步推動下,智能機器人已達到實際應用階段,如國外用于輸電線路巡檢的智能機器人,用于核電站安全殼內設施檢修和事故處理的智能機器人等。
(6)在高性能的實時數據庫、開放系統互聯、國際工業標準和IT等先進技術支持下(如OPC、OPC UA、B2MML等),車間自動化或機組自動化向著企業級自動化系統方向發展。
(7)大數據處理分析軟件的日臻成熟,促使其廣泛用于電廠運行優化、節能降耗、發電效率提高、預測性維修、故障診斷、決策支持優化等多個方面。
(8)先進的信息安全方法、軟件和硬件漸漸增多,以保護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信息系統免受安全攻擊。這是由于計算機系統的互連和擴充、威脅源增多、國家監管部門的要求等綜合因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