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4年3月24日
王森
2014年被業界譽為“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元年”。據有關機構預測,我國將在今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產業升級步伐的持續加快,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正以自身的迅猛發展觸發一場深遠變革。
去年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希望引導各地方根據自身條件,有序推進工業機器人區域差異化發展。在科研制造能力、應用基礎以及市場前景上具有優勢的天津濱海新區,將在這場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屆中國(天津)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機器人廠商成為“攬金王”,成交額接近2億元,實現成倍增長。事實上,迅猛增長已成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常態。業界相信,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機器人應用將從制造業巨頭的專屬利器,躍向更寬廣舞臺。
中國成全球最大市場
“員工都去洽談業務了,在天津制博會上達成了不少意向。”天津易而速機器人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天江表示。
感覺到機器人市場熱度的不只是張天江。一家在天津濱海新區成立還不足半年的機器人企業,現在已經為訂單太多難以“吃”掉發愁。
天津振威展覽有限公司是天津制博會的主辦方之一。該公司項目經理張合軍介紹,本屆展會上,機器人廠商展出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同比增加了1倍以上。而成交額達到近2億元的規模,接近本屆展會成交總額近三成。“今年國內機器人領域的展會至少有30場之多。”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我國工業機器人年均銷售增長率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業界普遍預測,我國將在今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現代制造業必備
天津濱海新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現代制造業重要的自動化裝備就是機器人。除了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民用機器人外,還有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軍用機器人。
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李鐵軍指出,國內機器人市場的快速發展,與近年來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及各地不斷涌現的招工難不無關系。據了解,天津開發區企業員工薪酬已連續多年實現10%上下的年增幅。
“以一臺能夠上下料的工業機器人為例,其售價為十幾萬元,能替代3個工人,連續工作近10年,價格卻只是3個工人不到兩年的工資。”張天江表示,機器人適合動作較為單一、重復性高、對效率有較高要求的領域。據了解,目前焊接機器人每分鐘可完成60個焊點的焊接,這是熟練工人難以勝任的。
“機器人可以在有毒、深海等條件較差環境中工作,這也是人所無法比擬的。”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趙臣指出。
中小企業需求猛增
基于外部壓力和自身優勢,機器人應用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指導意見》明確提出,2020年,我國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將達到100以上,而目前這一數字僅為21。
據張合軍觀察,目前機器人的主要采購商是大型制造業企業。從產業類別上看,汽車制造業仍然是機器人應用最為集中的領域。而未來幾年,我國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將是目前的5倍,僅靠汽車產業的需求,將難以為繼。
“未來市場將會產生深刻變化。”張天江表示,從國外經驗看,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育,中小企業有望成為機器人市場上的重要客戶,甚至是主力軍。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小企業對價格敏感,對工業機器人操作精度等要求不高。如果機器人廠商能夠簡化一些不必要功能,降低產品售價,中小企業的需求將被充分釋放。同時,隨著水下機器人、建筑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機器人已從制造業領域走向更廣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