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設計師王波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科學發展的觀點重新審視我國科技發展走過的道路,發現在科學技術從生產到應用的整個鏈條中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特別是在創新體系中弱化了以共性技術研究為特征的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還不能擺脫對國外的依賴,導致在國際市場很難形成有效的國家競爭力。
王波告訴記者,產業共性技術是指能在一個或多個行業中廣泛應用,其研發成果可共享,對多個產業的技術水平、產業質量和生產效率都會起帶動作用,具有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技術。例如,焊接技術,鑄造技術,電工絕緣技術,標準與合格品評定等都是關乎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共性技術。
目前的科技計劃管理體制影響了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究。大部分科研院所轉制后雖然經濟效益有所提高,但為行業和其他企業提供公益服務的能力卻大大削弱。
據介紹,國家現在提倡的產學研聯合模式中“產”指的是企業,“學”指的是高校,但是“研”卻缺位或沒有發揮其作用。而產業共性技術研究的滯后,在拖累一個甚至多個產業的前進腳步。
目前,我國產業共性技術研究與創新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產業共性技術創新主體缺位;研究院所轉制,導致共性技術研究供給嚴重不足;構建其他共性技術供給主體還處于探索階段;產業共性技術創新,缺乏有效的機制支持和保障;產業共性技術創新,需要一支專業穩定的隊伍;產業共性技術創新,需要長期持續穩定的專項資金支持。
堅持頂層設計分層布局原則
在構建共性技術研究與服務產業創新體系的過程中,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推進的原則;堅持頂層設計、分層布局的原則;堅持總體規劃、分布實施的原則;堅持資源整合、優化共享的原則;堅持主體獨立、隊伍穩定的原則;堅持持續投入、大力支持的原則。
一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推動共性技術研究與服務產業創新體系建設。以共性技術研究與服務為主的產業創新體系關系著國家和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其創新建設應上升至國家層次,政府部門應當起主導作用。
其主要表現為資金收入與政策支持兩方面。政府部門的研發經費投入可以通過共性技術發展基金、優惠政策、行政手段、政府購買等手段來進行,確保經費投入的持續與穩定;政府部門作為國家的戰略決策者,應在共性技術研究中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如,由政府部門聯合發布共性技術指導意見,各相關機構的成立、組建,發布經費管理辦法等。
二是成立產業共性技術推進與領導小組。由科技部門、財政部門、工業管理部門有關領導組成產業共性技術推進領導小組,負責推進產業共性技術方針政策的制訂與各項工作的協調。
三是組建產業共性技術管理部門與機構。組建產業共性技術管理委員會和產業共性技術咨詢委員會,并在其指導下從戰略規劃層面和操作實施層面組建相應的平臺和基金。
在操作實施層面,具體可以在現有行業發展基金會的基礎上(如鋼鐵聯合研究基金、機械工業技術發展基金會),組建產業共性技術發展基金會,負責組織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產業共性技術研究計劃,并對其進行基金制管理。
四是重組若干國家級研究院、區域研究院。建立國家級研究院和區域研究院是實施產業共性技術研究的重要內容。可采用兩種模式進行重組:
模式一:以某一研究單位為主,整合從事共性技術研究的有關單位或部門,成立獨立研究院,開展共性技術基礎部門的研究,成果在行業中共享;其基本運行經費采用事業費制,建議由國家承擔。
模式二:從轉制為科技型企業集團中分離出從事產業共性技術研究的部分(包括人、技術條件、相關行業工作)組建聯合研究院,其科技成果可以在行業中共享;其運行模式采用“一院兩制”,母體部分采用企業制管理,組建的聯合研究院作為非盈利主體進行管理,其運行費用建議由其母體和國家共同承擔。
同時,盤活工程中心、實驗室等現有研究機構。對現有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高校或企業的科研機構進行整頓盤活,與國家和區域級研究院組成網絡結構,共同構成我國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究體。加強產業共性技術推廣應用。從各行業領域中挑選具備共性技術應用與示范條件企業進行共性技術的擴散應用。
創新產業共性技術研究機制
一是創新產業共性技術資金投入機制。在研發初期,以政府資金投入為主,在中后期通過各種優惠和激勵政策吸引產業界資金投入,例如,可以將企業用于產業共性技術研究的資金計入生產經營成本,并給予稅收優惠等。
二是創新產業共性技術資金使用機制。可以采用基金制來避免現行科技計劃的分散投入問題,并且實行基金管理,使資金的使用與戰略規劃、決策制定相對分開。
三是構建共性技術人才隊伍培養與建設機制。產業共性技術人才隊伍培養與建設機制主要包括:人才培養與開發機制、人才服務與保障機制、人才獎勵機制。
同時要創新產業共性技術科研條件共建、共享機制。可以由產業共性技術管理委員會牽頭,對所有相關科研機構、單位的科研基礎設施進行摸底調查,形成產業共性技術科研條件庫,在行業內統籌協調,并以合理方式進行有效共享。
在成果共享與擴散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各種創投基金和企業的作用;構建產業共性技術監督與評價機制,加強對共性技術研究機構的效果和推廣評價,起到對責任方的制約作用。(記者 由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