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部
劉延東副總理于2014年5月18日起正式訪問以色列。并于當地時間5月18日在以色列主流媒體《耶路撒冷郵報》評論版首頁發表署名文章《讓中以科技創新合作之花更加絢麗》。全文如下:
“讓沙漠盛開鮮花”,以色列自20世紀中期開始倡導的這一實踐,如今已取得令人贊嘆的成效。這是以色列人民的勤勞智慧之花、創新創造之花、自強不息之花。
很高興即將到訪美麗的以色列,參加以色列創新大會,并就深化互利共贏的創新合作展開交流,共同澆灌中以科技創新合作之花。
中以兩國政府分別于1993年、2010年簽署了科技合作相關協定,互為重要的創新合作伙伴。在兩國友好合作關系中,富有成效的科技創新合作一直是重點和亮點,發揮著重要的先導作用。我們高興地看到,經過共同努力,兩國政府、地方、企業、科研機構等多層次合作格局日益形成,聯合研發、創新孵化、風險投資、知識產權等多方面合作順利推進,雙邊貿易中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中以科技創新合作之所以生根開花、結出碩果,源于根植一片沃土:
——中華民族、猶太民族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早在1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一定規模的猶太社群,當地人民與他們共同生活、和睦相處,至今傳為佳話。兩個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都有過深重的苦難。二戰中反對法西斯和軍國主義侵略與迫害的歷史,成為兩個民族共同擁有的記憶。在那段艱難困苦的歲月里,我們相互支持,患難與共,數以萬計的猶太人在中國落腳避難,中國人民無私接納并給予了真誠幫助,兩國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這段特殊的歷史交往,把兩個偉大的民族緊緊聯系在一起。
——中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自1992年建交以來,兩國各級別交往日益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增強,合作領域日益廣泛,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繼2013年5月內塔尼亞胡總理訪華之后,就在上個月,佩雷斯總統又成功訪華。目前,中國已成為以色列在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和全球第三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從建交時的5000多萬美元躍升到2013年的108億美元,增長了200多倍。
——兩國都有看重科技和教育的優良傳統。猶太民族素以勇于創新、善于創造著稱于世。以色列擁有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能力,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創業公司密度和科學家、工程師占人口比例居世界第一。中國在古代很長歷史時期,經濟、科技、文化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陣。1949年新中國成立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科技實力大幅提升,在航空航天、雜交水稻、超級計算、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目前全社會研發支出已超過1950億美元、占GDP比重2.09%。中以兩國都高度認同科技在促進國家發展中的極端重要作用,為雙方開展深度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礎。
——中以人文交流富有成效。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方從1993年開始向以色列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派遣留學人員,各類留學進修人員達2000多人次。以方累計有2000多名高級專家赴華從事志愿工作。以色列正興起“中國熱”和“漢語熱”,多所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特拉維夫大學和希伯來大學建立了孔子學院,在以色列注冊學習漢語的人數僅次于英語。人文交流是心與心的交流,對增強雙邊關系的活力和動力具有重大意義,也為深化科技創新合作營造了良好的民意和氛圍。
展望未來,中以科技創新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我對雙方深化合作充滿期待和信心:
——加強中以科技創新合作順應時代大勢發展。當前,全球范圍內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各國紛紛把創新提到戰略高度進行部署,創新要素跨國流動、創新資源全球配置已成大勢所趨。中國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正在著力推進從要素投入為主向創新驅動力為主轉變,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所釋放出的創新需求和巨大能量將是空前的。中以科技創新合作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中以科技創新合作有著高度的互補性。以色列在現代農業、清潔能源、生物技術、醫療器械、信息通訊、水資源高效利用等領域創新能力突出。中國則擁有廣闊的市場、豐富的科技資源、強大的制造能力和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原始創新水平加快提升。雙方在科技創新上各有所長,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對兩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必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中方熱忱歡迎并大力支持兩國科技創新合作。創新合作的根本在于實現互利共贏、共同進步。中國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真誠歡迎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世界各國更多參與中國的創新發展。中以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也必將更多惠及兩國人民,為促進世界科技發展和文明進步作出新的重大貢獻。兩國應找準合作切入點,搭建創新平臺,打造品牌項目,深化人文交流,厚植創新合作土壤,使合作機制化、可持續,使務實合作之路越走越寬廣。
創新驅動發展,合作才能共贏。讓我們把握歷史機遇,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拓展創新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更多造福兩國人民。我相信,我們的努力耕耘,必將使中以科技創新合作之花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