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中國煉油板塊,現在則輪到中國石化板塊面對現實檢驗。
亞洲最大煉油企業(yè)--中國石化決定暫緩數十億美元石化廠計劃,等于是晚一步承認恣意擴張時期已經不再,而這并不只是因為美國頁巖氣革命的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降溫、環(huán)保顧慮、及外國競爭等沖擊全面發(fā)酵,過去幾個月,中國一連串煉油及石化項目相繼延緩或取消。
路透引述公司消息人士指出,中石化暫停了31億美元的青島乙烯工廠建設計劃。
這意味著,中石化暫停或擱置的項目,總計乙烯年產能將近400萬噸。乙烯是生產塑膠及合成纖維的主要原料之一。
另一家中國大型國有煉油企業(yè)--中石油也在縮減計劃,暫停了與殼牌在中國東部規(guī)模達130億美元的合資工廠項目,也擱置了與委內瑞拉國有油企Petroleosde Venezuela SAPDVSA.UL在廣東省的合作項目。
在這波石化項目叫停潮之前,煉油項目已經先嘗過類似經歷,中石油已經推遲啟動兩座新煉廠,及另一個舊廠擴張計劃。
煉油及石化板塊的影響因素各不相同,但整體傳達的訊息是一樣的:這些項目現在要由經濟效益決定,唯有能夠在國內及全球具有競爭力的項目,才能放行。
煉油
在煉油方面,由于體認到中國能源需求增速已經不再符合預期,興建煉廠的熱潮戛然而止。
中國的原油加工產能約為每日1,250萬桶(bdp),而2014年預計還將增加60萬桶,到2020年時,規(guī)劃增加300萬桶。
問題在于,中國2014年第一季石油需求為每日996萬桶,同比下滑0.6%。
雖然這個需求下跌應該只是短暫性質,但兩位數的需求增幅也早已不再,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石油消費量年增幅不太可能高于4%。
這代表中國將持續(xù)面臨煉油產能過剩,當這些產能全部上線,將促使油品出口增加。
中國在3月呈現油品凈出口,為2010年1月以來首見,根據花旗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2004年開始有記錄以來,僅出現過三次。
要說這已形成一個趨勢仍為時過早,但中國將持續(xù)成為油品出口國的態(tài)勢,確實看來機會較大。
就這方面而言,與油品出口同樣大增的美國相比,中國愈來愈有幾份相似,盡管兩邊的原因并不相同。
頁巖榮景
美國國內石油生產榮景(主要來自頁巖),使得美國石油價格較其他國家來得低,也給予美國煉廠競爭優(yōu)勢。
由于美國出口禁令使得這些原油難以輸出,煉廠將之轉化為出口燃料,尤其是柴油和液化石油氣。
頁巖氣產出大增,尚未帶動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增加,但這情況很快就要到來。
但產出增加,改善了美國石化廠景況,他們可以從天然氣中生產乙烯,成本只要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中國工廠的一半左右。
盡管美國天然氣價格今年以來已上漲約14%,仍僅為2005年峰值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約為頁巖革命前10年均值的一半。
這帶動美國天然氣相關化工產品產能大幅擴張,巴克萊列出預定2017年前完成的項目至少有30個。
受制于石油
這些新的化工廠將給美國產業(yè)提供更便宜的塑膠和人造纖維,意味著在全球會更具競爭力,尤其是在中國和亞洲國家仍仰賴石腦油來生產石化產品的情況下。
基本上,中國和其他亞洲石化廠都受到原油價格的制約。
相較于美國天然氣價格,原油價格中長期上揚的空間更大,因發(fā)展中國家的石油需求升高,且中東、非洲和前蘇聯國家等主要生產國或附近的沖突不斷,持續(xù)威脅供應。
石腦油相較于原油的價格可能下滑,但這一情況尚未發(fā)生,新加坡石腦油較布蘭特原油升水仍在過去18個月來相對狹窄的區(qū)間內。
石腦油裂解價差在4月29日報每噸149.75美元,低于今年到目前為止的峰值172.80美元,但也高于低點113.95美元。
韓國等數個亞洲國家近幾周來對于石腦油的需求強勁,盡管中國進口量有所下滑。
中國在第一季每月凈進口158,042噸,低于2013年的每月凈進口265,639噸,也低于2012年的每月239,536噸。
這部分是因為,中國煉廠產能增加,意味著國內石腦油也產量上升,另有部分是因為經濟成長放緩,尤其是對塑膠需求密集的制造業(yè)。
盡管經濟增強或將帶動中國未來幾個月的石腦油采購量,但中長期前景仍偏向需求成長大幅降溫且價格下滑。
但即使石腦油價格下滑,也不太可能讓新的石化廠比美國業(yè)者更具成本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