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認為,“十三五”我國能源生產將呈現綠色化趨勢,低碳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將得到較快發展,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是發展趨勢,在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中將快速下降。
吳吟介紹,“十五”期間我國年均能源消費增速8.36%,“十一五”年均增長6.65%,“十二五”前兩年增速為5.51%,2013年能源消費增速3.9%,能源消費增速逐年下降。“能源彈性系數能源增速/GDP增速也不斷走低,甚至低于改革開放以來的水平。”
目前,鋼鐵、建材、水泥、冶金等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占總量一半。隨著高耗能產業進入飽和狀態,能源消費大幅增長已經不可能。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能源專家委副主任周大地也表示,“此前,研究機構對國內能源需求預測偏高,能源消費峰值在60億-70億噸標煤之間,能源投資計劃也根據需求預測開展。但受經濟深度調整影響,預計能源消費增速將持續下滑。高耗能行業的投資高潮已經過去。”
不過,在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同時,國內天然氣、核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相對短缺,工業、建筑、交通領域能效低,能源投資仍有空間。
周大地認為,在大氣污染治理的需求下,未來國內能源投資的機會在清潔能源、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交通節能、終端能效提高等方面。
不久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年內開工建設一批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項目,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單位節能工程。
在煤炭清潔利用方面,周大地認為首先應加強重點耗煤行業減排改造,加快火電、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加大污染物排放監管力度。“過去,國內污染物減排的目標是每五年下降10%左右,未來減排量應下降20%-30%,否則大氣污染治理將花費10年、20年的時間。”
近年來,在利益驅動下大量資本進入煤炭、電力產業,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煤炭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狀況最為明顯。多位煤炭從業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準備從山西、內蒙等資源地退出,考慮向煤炭外的產業轉型,或到海外尋找投資項目。
日前,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和中國能源研究會共同發起“能源金融俱樂部”,旨在促進產融結合,尋找煤炭、電力之外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