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出去”被提升為國家戰略后,大量的中國企業赴海外開展投資經營,開拓國際市場。截至目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在規模、投資主體、投資結構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雖然仍處于“走出去”初始階段的中國企業面臨著種種困難,但是在當前“一帶一路”戰略等利好政策推動下,中國企業將在海外投資之路上更堅定地走下去
投資結構更趨平衡
“走出去”戰略實施后,一大批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國海外投資規模自2002年開始呈現快速發展狀態。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4個國家和地區、5090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01.7億美元。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非金融對外直接投資總體增長超過32倍,年均增長速度高達37.57%。從年對外投資流量的角度看,中國已經躋身世界前三。
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帶來了海外投資存量的大幅上升。雖然中國非金融海外投資存量在與發達國家進行橫向比較時仍顯不足,但從自身海外投資發展歷程進行縱向比較來看,中國海外投資存量的變化凸顯了對外投資的長足發展。
在“走出去”戰略實施初期,中國海外投資企業以國有企業為絕對主力,投資領域也主要集中在礦產資源領域。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在流量和存量雙雙高速增長的同時,“走出去”的主體和涉及的領域都更加多元而均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參與到海外投資進程中。中國貿促會最新調查顯示,2012年底,非國有企業中參與海外投資的比例已經接近30%,其中非國有企業海外投資平均規模集中在10萬元至500萬元人民幣之間,總體上低于國有企業平均投資規模。
在投資主體逐漸多元化的同時,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涉及領域也更為均衡。畢馬威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行業范圍在不斷擴張。1995年,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只覆蓋4個行業;2004年至2011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涉及行業達到了28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不再僅僅集中于采礦等資源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制造業、信息傳輸、電力、貿易、計算機以及農業等領域。其中,裝備制造業項目成為近年來發展較快的海外投資領域。
制約問題依然存在
雖然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戰略實施的10余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海外投資領域,中國企業還屬于“新手”,依然面臨著融資、產業融合、環保以及勞工等難題。
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認為,“走出去”對中國大多數企業家來講還是一個“剛剛開始的學問”,中國企業面臨的首要難題在于融資問題和信用擔保問題。在國際層面,由于中國金融業國際化程度仍有待提升,同時中國企業的信譽較難得到境外銀行承認,中國企業很難在海外進行融資;在國內層面,信用擔保渠道單一等因素也制約了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對于成功走出國門的企業而言,尤其是制造業企業,其主要目的往往是吸收對方的核心技術、制度和管理經驗以及利用企業背后的市場。然而,中國企業只有少部分能夠成功實現與并購企業之間的充分融合。德中經濟聯合會駐華代表楊清元表示,目前中國企業在德國投資范圍從原有的商品貿易領域逐步擴展至化工、電子、車輛制造等高科技制造業領域。然而,中國企業往往對跨文化環境下經營德國企業的困難估計不足,對德國、歐盟市場環境和投資促進政策研究不到位,同時對德國社會了解不夠深入。因此,雖然中國企業對德投資金額不斷上升,但是總體上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企業取得了成功。
此外,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環境保護、勞資糾紛、社會文化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政策紅利推動發展
自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以來,多項戰略為中國企業克服“走出去”制約因素、在海外投資上“走得穩”提供了政策紅利。在一系列旨在提升中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的政策中,“一帶一路”戰略對于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進入“提質加速”新時期有著重要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隆國強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發展階段不一,自然稟賦也存在較大差異,經濟互補性很強,同時也有著良好的合作傳統。“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釋放中國與沿線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紅利,為中國企業帶來廣闊的投資前景。中投公司監事長李曉鵬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更為多元的機遇,幫助中國企業依靠外部資源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在“走出去”戰略實施10余年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中國企業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對外投資能力。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認為,在全球化時代中,中國企業必須在未來10年到20年學會整合全球資源來應對挑戰。在政府“走出去”的“政策紅利”推動下,中國企業將在整合全球資源、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過程中迎來新一輪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