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實施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工程。2013年工信部重點支持了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安徽、山西、四川、寧夏等8個省市開展“特色培育”。在世界知識產權日和知識產權宣傳周即將到來之際,《中國電子報》從即日起推出“知識產權宣傳周”系列專題報道,分享8省市知識產權運用的經驗和成果,推動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走向深入。
地方特色培育的實踐探索
地方特色培育工程的實施激發了地方開展培育工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各地結合本地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對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的實際需求,瞄準地方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的發力點和有效抓手,采取有力措施,扎實有效地開展了特色培育。
北京
知識產權運用模式實現創新
北京市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依托,以知識產權資本化運用為抓手,以試點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提升為切入點,立足北京市高新科技園區聚集、高新技術產業密集以及知識產權數量龐大3項優勢,著力在創新知識產權運用模式上實現突破。北京市經信委、中關村園區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創新型企業有形資產匱乏,較難利用傳統模式獲得銀行低成本貸款的實際,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資本化運用模式,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融資的服務模式,組織支撐服務機構對接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涵蓋材料收集、評估、質押、貸后管理等全融資流程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務。同時,針對高新技術成果與產業實現有效對接這個難題,著力構建政、產、學、研、金、服六位一體知識產權運用體系,以中關村科學城為重點,積極搭建知識產權融資平臺,重點引導區域內企業、科研院所開展知識產權資本化運用。有效地促進了中關村科學城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北京市特色培育項目的實施中共辦理了20余筆專利質押,3筆商標質押及43筆軟件著作權質押,通過知識產權質押方式使37家工業企業獲得科技融資2.13億元。提高了融資效率,減少融資成本,縮短融資周期,有效地解決了科技型輕資產企業的融資難題。北京速原中天科技股份公司通過凍干技術專利質押獲得融資,實現了凍干技術逐步替代傳統干燥技術的轉型升級。
上海
建立IC知識產權爭端應對機制
上海市結合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的實際情況,從上海市具有一定產業優勢的半導體制造產業著手,探索建立集成電路產業知識產權的國際爭端應對機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上海市經信委充分利用市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中心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管理平臺的資源,會同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上海市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和行業組織,組建知識產權協同創新共同體。2013年12月,“集成電路制造工藝及相關產品技術知識產權協同創新共同體”(后簡稱“共同體”)在滬成立,首批6家單位分別是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基本覆蓋了骨干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科研院所及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等優勢單位。成員單位通過簽署共同體協議,明確了目標和任務。共同體根據國際集成電路產業趨勢特別是先進工藝制程發展方向,結合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實際,以集成電路制造為突破口,按照“聚焦共同利益、實現運營收益、產業有序發展”,從先進工藝、特色工藝、IP支撐3方面,圍繞大宗集成電路產品的前后道制造技術以及下一代集成電路生產的關鍵共性制造技術兩條主線,通過集成電路產業知識產權聯盟,逐步形成專利授權許可(費)運營機制、專利風險防范運營機制、國際專利爭端應對機制、明星專利培育機制,從而實現以企業為重心、官產學研用五位互動的上海集成電路知識產權運用機制,初步形成了上海集成電路的行業知識產權聯合應對機制。
廣東
推進DRA專利產業化
廣東省經信委投入專項資金推進數字音頻編解碼(DRA)專利產業化。結合DRA產業化實施中的問題和困難,廣東省經信委邀請DRA標準消費類三大實施領域(電視、廣播、影碟)的地方主管部門、標準化機構以及產業界代表共同探討DRA標準的產業化協同推進機制,構建了由政府主管部門、相關標準化組織、行業組織、DRA配套企業以及消費群體等組成的多方聯動協同機制。政府主管部門積極指導和協調DRA標準實施工作;標準化組織建立DRA標準實施監測平臺,定期發布標準實施情況的分析評估報告;行業組織建立DRA“專利—技術標準—產業化”創新服務體系,為配套企業提供有關的服務;DRA配套企業按照標準開展有關的技術研發和組織生產,消費群體對DRA產品的有關情況進行反饋。通過推進機制的運行,協助DRA專利產業化試點企業建立了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及其他試點企業建立了完整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比例達到100%。
江蘇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規范化
江蘇省積極開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規范化建設,根據工信部發布實施的《指南》,結合江蘇企業擁有不同類別知識產權的實際,提出了“企業為主、專家指導、自查評價”的貫徹工業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模式和貫徹實施《指南》工作的基本流程(動員培訓—梳理診斷—編制文件—發布手冊—規范試行—自查改進)。截止到2013年9月,江蘇省參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貫標的企業有2450家,經檢查驗收達標的企業有797家,達標并被評為貫標先進單位的企業有514家。近三年來,培育工程的16家試點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不斷發展,試點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已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化建設逐步推進,14家試點企業已貫徹江蘇省《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并且達標,達標率為87.5%。
安徽
培育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
安徽省積極開展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培育工作。重點圍繞安徽省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省級新產品鑒定中導入專利(著作權)和企業標準等強制要求,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的培育與保護。2013年確認的457項新產品、新技術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的有144項,實用新型專利597項,外觀專利249項,軟件著作權31項,制定各類標準319項。這些新產品達產后將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安徽省還加強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知識產權運用的考核,對“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管理系統”進行了一次重要升級,增加了企業擁有專利(軟件著作權、農作物新品種、工法)、品牌、標準、科技獎等情況基礎數據庫的統計與考核,進一步完善了知識產權數據庫的建設,有關知識產權的權重分數達到18分,進一步強化了對企業技術中心知識產權運用的考核,以推進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與運用。
山西
以技術秘密為中心保護知識產權
山西省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實施主體,以企業技術中心的商業秘密認定與管理為切入點,著力探索了以技術秘密為中心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經過近一年的推進實施,山西省22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均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有力地推進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技術秘密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山西省22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已制定與技術秘密相關的規章49項,已認定技術秘密290項,對技術秘密的研發應用與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技術秘密已初步成為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秘密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例如,汾西重工和華頓實業在注重發明專利的同時,加快了企業技術秘密的認定工作。汾西重工在2012年度認定的技術秘密數量為104項,較認定的發明專利多87項;山西華頓實業有限公司在2012年度認定的技術秘密數量為23項,較認定的發明專利多14項。
四川
扶持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四川省開展了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培育的探索。2013年,四川省重點圍繞“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這一主題,切實把知識產權推進工作融入到經濟發展主戰場。在四川省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中設立培育工程專項資金500萬元,對2013年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效益顯著的企業給予獎勵,大力扶持、促進四川企業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寧夏
圍繞民族特色品牌開展工作
寧夏回族自治區著力開展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企業品牌培育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的探索,調研完成《寧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企業品牌樹立和知識產權保護現狀調研報告》,并提交至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作為政府今后制定寧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發展政策的參考。同時,圍繞自治區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開展品牌理論和實務培訓,增強了企業的品牌意識,培育了靈武羊絨、中寧枸杞、吳忠清真食品、伊品味精等擁有核心知識產權及知名品牌的企業。
經驗與啟示
緊扣轉型升級主題,精準發力
工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有效運用知識產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向高端產業躍進。8個特色培育省份的項目實施緊扣這一主題,結合地方工業轉型的實際需求,精準發力。北京市從解決中關村科學城中小企業的專利技術轉化實施過程中的資金困難著手,通過知識產權資本化運作,引導企業圍繞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實施和轉化專利成果;上海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風險,探索建立集成電路產業知識產權風險應對機制;廣東省立足于省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性關鍵技術——DRA標準,探索建立多方聯合的工作推進機制,推進DAR專利標準產業化;江蘇省著眼于工業轉型升級的知識產權管理需求,著力開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規范化建設,構筑工業轉型升級的知識產權管理力量;安徽省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引導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先進、形成一定產業化規模的新產品,并積極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開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省級新產品;山西省結合轉型升級中國有大中型企業技術秘密保護的實際,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依托,著力開展技術秘密的管理;四川省設立專項資金對2013年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效益顯著的企業給予大力扶持,促進省企業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寧夏針對民族特色產品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著力開展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品牌保護和品牌運營能力的建設。
立足地方特色,聚焦知識產權運用
培育工程地方特色培育項目實施的核心在“特”,焦點在“用”。“特”的要求在于立足地方特色的產品、產業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識產權運用培育;“用”的要求在于有的放矢地培育地方特色產業、產品的知識產權運用主體,采取有力措施激發和釋放地方特色產品、產業知識產權運用的潛力和能力。實踐中,8個省市立足“特”的要求,在“用”上下真功夫,探索形成各地特色產品、產業運用知識產權的有效路徑。北京市立足中關村科學城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特殊優勢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的特殊困難,通過知識產權的資本化運營,有效凝聚和構筑了中關村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的力量;上海市針對集成電路產品、產業面臨的國際知識產權風險,聚焦國際風險的分析和聯合應對機制建設;廣東省針對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性技術——DRA音頻技術產業化的特殊要求,聚焦DRA標準產業化中自主可控知識產權在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綜合運用,建設DRA標準產業的協同推進機制;江蘇省針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的特殊需求,聚焦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制度體系建設和分類評估機制建設;安徽省針對自主專利的新產品開發或品牌培育的特殊要求,聚焦新產品鑒定中的知識產權運用要求,引導企業研究開發技術水平高、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并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新產品;山西省立足礦區國有企業擁有技術秘密、資源豐富多樣的優勢,著力開展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技術秘密保護工作,加強了省級技術中心認定中技術秘密的運用評價;四川省針對特色產業創新成果產業化的特殊需求,設立專項資金扶持特色知識產權成果的產業化;寧夏針對民族特色產品、產業的品牌建設需求,指導企業提升品牌運營能力。
工作措施得力,工作抓手有力
8個特色培育省市的培育項目之所以能夠有序推進,取得實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各個省市項目實施過程中均結合項目實施需要,采取了務實有效的措施,并且工作抓手有力。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辦公室主任由市經信委科技標準處處長擔任,成員由市經信委科技標準處以及其他相關處室人員組成,項目組與區縣工信主管部門以及試點企業建立了聯絡員制度,成立了QQ討論群,及時溝通交流。項目委托北京軟交所為支撐單位,充分發揮軟交所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技術鑒定、交易等領域的專業優勢,為企業研發了新的知識產權融資產品,建立了融資平臺,開展了業務培訓,解決了中小企知識產權業融資瓶頸。由此,形成了部市聯動、市與區縣互動、部門間協同、中介支撐、試點企業為主體協同推進培育工程的良好局面。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中心在第一時間聯合優勢資源成立了由經信委技術進步處領導參加的課題組,并定期向經信委領導匯報課題進展。課題實施中充分利用促進中心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管理平臺的資源,會同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上海市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和行業組織,組建了知識產權協同創新共同體,著力做好專利布局,推進技術與行業標準化結合,積極創新知識產權交易模式,務實開展競爭對手專利信息分析,構建國內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咨詢評估體系,初步形成了上海集成電路行業知識產權風險聯合應對機制。其他省市也都建立了項目實施的組織保障體系,制定了項目實施的計劃,以特色產品、產業企業的業務培訓、專項調研、專項扶持等為抓手,多方位、多層次地推進了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的建設。
深化實施
地方特色培育
三大對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以黨的文件形式明確提出,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培育工程實施對工業知識產權的運用做了有益探索,切實增強了工業運用知識產權的意識,提升了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的能力。面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新要求和十八屆三中決定對知識產權運用前所未有的重視,下一步地方特色培育宜以地方特色產業、產品領域的創新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為主線,加強知識產權的綜合運用,提升知識產權運用的價值;以《工業企業知識產權指南》宣貫、解讀為重點,推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以知識產權的主要類型和功能模塊的運用為重點,指導企業有效管理和運用知識產權,增強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一)開展地方培育工程評估與表彰,激發和調動地方經信部門開展培育工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地方特色培育項目是地方經信部門開展培育工程的重要抓手。在《指南》發布實施和培育工程進入全面深入實施階段,需要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地方經信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編制培育工程評估指標,建設地方培育工程實施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開展地方培育工程的評估與表彰;(2)結合《指南》功能模塊和運用要求,支持地方因地制宜開展培育工程,鼓勵和支持地方經信部門在產業園區、創新鏈、產業鏈等關鍵環節開展地方特色培育工程,開展知識產權綜合運用探索;(3)加強培育工程地方探索實踐的媒體宣傳,分類、分主題解讀部、省市自治區培育工程的政策措施,宣傳地方運用示范中行之有效的工作抓手、政策措施、實施機制和經驗等,營造培育工程社會氛圍。
(二)指導地方開展示范企業的評選,推動試點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地方特色培育的實施主體是地方經信部門,但最終要落實到試點企業的知識產權運用。《指南》發布后,下一步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推進《指南》的宣貫與實施,指導地方經信部門在地方特色培育項目實施中加強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建設。(1)在宣貫實施《指南》的基礎上,圍繞《指南》的運用模塊、運用內容、運用流程等進一步推動試點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2)編制《指南》評估指標,指導地方特色產業、特色產品的相關企業自我評價、自我改進;(3)結合《指南》評估,指導地方開展示范企業的評選,為開展全國培育工程標桿企業的評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4)將企業知識產權運用的評價納入到地方企業技術中心評價認定管理中,提升地方特色產業創新型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
(三)統籌相關資源,拓展工作抓手。工業知識產權工作已經日益滲透和內在地融入到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環節和過程中。亟須從工業強國建設的高度增強工業知識產權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統籌相關資源,拓展工作抓手。(1)鼓勵和支持地方在重點領域和重點產業前瞻布局知識產權,及時開展知識產權預警分析。(2)在產業園區和產業示范基地,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完善、價值鏈提升、資金鏈融通等環節開展知識產權綜合運用實驗。(3)整合部內外專家資源,開展知識產權綜合運用實驗的問診咨詢、政策解讀和實務培訓,編寫運用示范典型案例,為企業運用知識產權提供政策指導和服務支撐;(4)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強化知識產權運用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增強企業知識產權運用服務的針對性、精準性和適時性;(5)構建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產學研用協同運用知識產權的平臺與機制,為產學研用協同運用知識產權搭建平臺,提供專業指導,優化服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