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簡單的語音指令或者輕輕一按,帶有MyFord Touch功能的SYNC車載多媒體通訊娛樂系統就能連接起你想要找的人,如同操作一部手機那么便捷。”4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北京車展W3館的福特展臺智能互動區,坐進一輛經過特別設計充滿科幻感的新福克斯車內,體驗了一把奇妙的智能技術。
在本屆車展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吸引眼球的,是汽車智能化。隨著IT技術的快速“入侵”,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前只能在科幻片上看到的產品,目前已出現在我們眼前。
新車型盡顯“智能范”
此次寶馬推出BMW Vision Future Luxury概念車展示了“互聯駕駛”的未來科技。前所未有的用戶界面和“互聯駕駛”服務力爭將最大限度滿足每位駕乘者的專屬需求。三個嵌套式顯示屏組成的環繞式儀表板圍繞著駕駛者,凸顯“以駕駛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三維顯示技術讓信息顯示更立體真實。3個顯示屏中,可編程儀表顯示位于中間,左側屏顯示車輛基本信息,右側的“駕駛員信息顯示屏”提供額外信息,這些功能均可語音控制。
更讓駕乘者感到方便的是,駕駛信息來自創新的“接觸點模擬”平視顯示系統,該系統可以在實際的道路、建筑、交通標志和危險區域等物體的視覺位置處附加模擬的圖像信號,提示駕駛員注意。副駕則提供了單獨的信息顯示屏,上面的信息可以通過滑動操作與“駕駛員信息顯示屏”進行交換。兩個后座顯示屏、一個可取出操作的后座觸摸指令平板電腦,為概念車的集成用戶界面概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日產的自動駕駛技術此次在北京車展完成中國的首次亮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項技術去年9月在美國就已經首次公開演示,當時以聆風為搭載平臺進行展示,通過識別車輛周圍環境、判斷實際駕駛情況并幫助駕駛員作出決定,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據悉,日產所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是基于新開發的高級傳感器和高級人工智能技術來實現,安裝在車身四周的高級傳感器與全景式影像監控系統360°全方位監控車輛周邊環境,系統不間斷地搜尋障礙物、其他車輛、潛在風險和道路標志及信號。高級人工智能技術在車輛智能駕駛領域是個突破,它可以將收集來的數據進行計算并作出相關反應。通過這兩項技術的協同工作,實現車輛具備自主處理復雜實際路況的能力。
智能互聯技術不僅可應用于S級的豪車,也能應用于緊湊型車。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李宏鵬告訴記者,此次展出的全新CLA運動轎車配有多種駕駛輔助系統,可以有效減輕駕駛者的負擔。其中,注意力輔助系統能針對駕駛者的疲倦狀態發出警告;盲點輔助系統則可通過汽車后部兩側的雷達傳感器檢測盲點車輛,在后視鏡中顯示紅色三角形提醒駕駛者注意。而作為一項新功能,標配的碰撞預防輔助系統可在速度不低于7公里/小時的情況下,針對典型的追尾危險提供預防保護。此外,CLA運動轎車還配備了梅賽德斯-奔馳智能互聯系統,將多功能管家植入汽車內,提供旅程咨詢服務、興趣點搜索和推薦、停車位置提示、緊急救援協助等強大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
廣汽集團也在朝著智能化方向加速前行。在廣汽集團展臺,記者發現,廣汽傳祺GA3智慧版搭載T-BOX智能操作系統,除了具備遠程自動診斷和車輛定位功能之外,還可以通過手機終端實現遠程控制啟停發動機、遠程查詢車輛定位,實現碰撞自動求助等安防服務。廣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吳松還透露,“目前公司正進行新能源汽車項目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以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與新能源技術的融合,讓汽車行駛更加智能化。”
自主或有新機遇
“汽車將會成為一個智能的終端,以汽車為載體,實現網絡溝通、實現智能化使用,已經變成越來越清晰的趨勢。”東風雷諾銷售與市場高級總監陳瑋在車展期間汽車周刊雜志舉辦的“智領未來——中國汽車媒體智庫高峰論壇”上說。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已成為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的三大趨勢。”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李克強表示,從本屆車展上看,智能汽車前兩個層次的“輔助駕駛技術”和“半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成為各大車企提升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跨國車企們正致力于第三個層次“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用化研發和產業化,即將實現量產上市。
據介紹,今年沃爾沃將率先量產全球第一個自動駕駛技術——堵車輔助系統。該系統是自適應巡航控制和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的集成與延伸,它可以使汽車在車流行駛速度低于5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自動跟隨前方車輛行進。此外,奧迪、凱迪拉克、日產等都計劃推出諸如自動轉向、加減速、車道引導、自動停車、自適應巡航控制等技術的汽車,它們大多屬于第三層次的智能駕駛技術。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自主品牌正在逐步從低端進入與外資品牌短兵相接的B級車市場,這就迫切需要配置智能汽車技術以提升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客觀上為智能汽車技術的深度產學研合作和大規模產業化提供產品平臺。近兩年,包括上汽榮威、東風納智捷等企業推出的車載信息、互聯系統不僅在很多方面相比洋品牌不遜色,甚至還提供了許多具有中國智慧、適合中國人需求的獨特功能和體驗。因此,作為自主品牌車企,如何抓住汽車智能化機遇,并將其與節能、環保技術結合,提升品牌的關注度、美譽度和品牌溢價,值得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