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點半,河南省通許縣產業集聚區內,三五成群的工人說笑著走出車間,騎上電動車經過寬闊的馬路,很快消失在綠樹掩映的村莊和城鎮。
來自西蘆氏村的許守德,是五星鉆豹電動車公司總裝線上的一名組長。每天早上,他和妻子到集聚區上班,下班后10分鐘回到家,趁著天色尚早再干上一陣兒農活。“以前在南方打工照顧不了家里,現在好了,老人孩子、家里家外都照顧到了。”對于現在的生活,許守德很滿足。
因為有了企業和產業,傳統農業大縣在短短幾年間走上了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道路,成千上萬的農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不僅僅是通許縣,5年來,產業集聚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競相發展,引領河南全省經濟社會發生巨變,農業大省河南正在努力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
產業集聚發展
“如果沒有產業集聚區,通許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通許縣委書記路云說,因為工業基礎薄弱,解決不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全縣有22萬農村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有6萬多名留守兒童,不僅發展經濟困難,城鎮化進程緩慢,農村新生代的教育成長也更加堪憂。產業集聚區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平臺,企業“以商招商”帶動形成產業鏈條,農民就地就業向城鎮轉移,諸多矛盾由此得到有效化解。
記者在該縣產業集聚區看到,數十家企業連片布局,區內水、電、路等已與縣城實現銜接,中小學校、醫院、公園等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工作生活都十分便利。
積聚力量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是河南省為突破各種瓶頸制約、推動經濟社會長遠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蔓延之時,河南開始謀劃建設產業集聚區。針對各地工業園區“散、亂、少、弱”、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河南規范整合了原有的300多個園區,高標準高起點規劃確定180個產業集聚區的空間布局,其中114個產業集聚區布局在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的縣域。為了集中力量培育“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的特色產業集群,河南規定每個縣原則上只規劃一到兩個主導產業,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各地招商引資一股腦兒全“堆進”工業園區里的盲目無序狀態,減少了低水平重復建設。
重在優化提升
在素稱“鍋爐之鄉”的太康縣,過去小企業遍地開花。一位企業負責人笑稱當時的生產經營是“小米加步槍”,雖然產量高,卻無一家A級鍋爐企業,無技術研發人員,無專業銷售網路。經過集聚發展改造升級,太康縣產業集聚區內現已有國家雙A級鍋爐制造企業4家,在全國建立營銷服務網點3300多個,鍋爐產銷量占全國的35%、河南省的45%,年產值20多億元,從業人員超過萬人。
“多年來河南工業結構調整想辦而未辦成的事情,在最近幾年間取得了突破。”河南省發改委副主任劉偉說,沿著明確主導、集群發展的思路,河南傳統產業得到了優化提升,新興產業呈現出勃勃生機。
記者在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看到,雙瑞特種裝備產業園、北玻玻璃鋼化機組產業化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沿濱河路北側密集布局,有的正在緊張施工,有的已經正式投產。目前,該集聚區已經和北航、浙大等16家科研院校建立了科技成果孵化或產業化基地,形成了現代化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和具有國內一流創新能力的新材料產業集群,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活力。
河南省省長謝伏瞻說,經過5年努力,產業集聚區顯示出勃勃生機,綜合載體功能持續增強,全局帶動效應日益顯現,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提供了強力支撐。
現在,河南已成功吸引了富士康、菜鳥網絡、奇瑞汽車、格力、海爾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前來投資發展,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21家。富士康進駐河南,帶動100余家配套企業落戶,產生了強大的集聚效應,在鄭州航空港區形成了一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并逐步形成產業鏈。2013年,該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全省的70.2%,全球70%的蘋果手機在這里生產。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以更加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之一。
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的嚴峻形勢下,記者在遍及河南各地的產業集聚區看到了持續高漲的建設熱潮。數據表明,今年一季度,全省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6%。集聚區吸納就業能力持續提高,省內務工人數連續3年呈上升趨勢。到2013年底,產業集聚區內從業人員達到371.82萬人,每100名從業人員中就有85名來自河南本省。
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認為,產業集聚區已成為全省經濟特別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主平臺,農民轉移就業的主陣地,改革創新的示范區,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漸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