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 當前經濟增長存在下行慣性,但總體上仍然處于平穩增長區間
○ 區間管理的最大好處在于,保持經濟增長平穩、制度創新和結構調整同步推進
○ 當前物價總水平基本保持穩定,仍在合理區間運行,并未出現通縮
今年4月份,我國出口、投資、消費等指標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放緩,再次引發外界對于中國經濟下行的擔心,甚至認為應出臺刺激性政策。
5月1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接受了記者采訪。
經濟運行并未“出軌”
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6%,比一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用電量增速放緩,凸顯了我國經濟增長壓力。消費、出口、投資的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一趨勢。
陳東琪認為,當前用電量增長放緩,與宏觀經濟走勢有一定關系,但也說明我國經濟結構正在逐漸優化,高耗能行業增長放緩,服務業的貢獻度持續增加,能源消耗強度逐漸減弱。
“我國經濟雖然面臨下行壓力,但形勢并沒有悲觀論者想象的那么糟糕。”陳東琪分析說。宋立也認為,從4月份的消費、投資、出口數據看,人們很容易對經濟運行前景缺乏足夠的信心,但如果仔細分析每個數據背后的真實狀態,就會發現當前經濟增長亮點仍然不少。
例如,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9%,比去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但如果扣除當月CPI漲幅回落至1.8%的因素,同比增速其實是有所加快的。從外需看,反映外需好轉的一些先行指標已經連續兩個月上升,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形勢也在好轉。從投資看,雖然整體增速放緩,但新建投資有所增加,表明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不減;改擴建項目投資放緩,可能源于淘汰落后產能和產業轉型升級等因素有關;此外,占投資比重三分之一的制造業投資保持平穩,占五分之一的基礎設施投資保持上升,僅房地產投資有所下降,也印證了投資基本平穩的判斷。
陳東琪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確實存在一定的下行慣性,短期內甚至有繼續下行的可能,但經濟運行總體上仍然處于平穩增長區間,各項經濟指標并未“出軌”。
調控方式創新是關鍵
今年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增速為7.4%,比去年全年小幅下行0.3個百分點,與2010年一季度11.9%的增速相比,降幅更加明顯。
盡管我國經濟增速在放緩,但經濟結構明顯改善,制度創新出現新的起色,就業保持平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基本保持平穩。
新一屆政府提出了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并以此調控宏觀政策的方向和力度。當經濟運行接近區間下限時,政策的著力點是穩增長;當接近區間上限時,政策的著力點則轉化為防通脹;而當經濟運行平穩,則加大改革力度。
“區間管理的最大好處在于實現了保持經濟增長平穩和制度創新、結構調整的同步推進。”陳東琪說,經濟平穩增長,為加大改革力度創造有利時機,政府也加大了以改革推動經濟提質增效的力度,特別是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企業參與薄弱環節和重要領域投資、自貿區建設等領域方面采取了改革措施,既釋放了市場能量與活力,也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
實行供求結構雙向調節,也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的重要舉措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賴需求側的增長。新一屆政府則進一步在供給側大膽做文章。例如,通過簡政放權,政府的手縮短了,市場的手伸長了,市場活起來了;通過減稅和金融改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有效供給。
陳東琪認為,供求兩側相結合的調控方式,是我國從依靠外需進入到以國內供求關系為主的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
在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新一屆政府強調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政府的手”要重點放在薄弱環節和重要領域,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強調底線思維,把短期發展和長期風險相結合,不為短期利益損害長期利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社會政策兜底的民生保障機制。
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
今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8%,環比下降0.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0%,環比下降0.2%。CPI、PPI的同步下滑,顯示當前我國需求依然疲弱。
陳東琪分析說,4月份CPI漲幅降至2以下,主要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由于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仍在,而需求增長與經濟增長的協調性較強,當經濟下行時,物價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有所下滑。
“當然,由于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的小幅波動,也會對國內市場造成一定影響。此外,目前我國生產資料和投資品市場仍然處于買方市場,PPI的走勢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進而影響物價總水平。”陳東琪說。
宋立也認為,當前我國物價總水平基本保持穩定,仍在合理區間運行,并未出現所謂的通縮。
“如果CPI按照慣性延續下行,通縮的風險就會加大。因此,在做好區間管理,防范通脹壓力的同時,也要注意防通縮。”陳東琪說。
針對當前社會上認為中央正在對宏觀經濟采取“微刺激”措施的說法,陳東琪表示,中央保持好宏觀調控政策定力的決心沒有動搖,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取向也不會改變。
“穩健不代表不作為,積極也不意味著擴張。”陳東琪說,中央在減稅、鼓勵中小企業創新,以及公共設施項目投資等領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符合當前經濟形勢,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預調微調,這與保持宏觀調控定力并不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