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通過對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的研究和國內高新技術園區發展需要的調研,我們認為,我國亟待設立開放型創新區域,以開放式創新應對全球新一輪創新競爭的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后,創新的開放性和國際科技合作成為各國創新戰略的新特點。科技園區作為各國的創新前沿和核心區域,其開放水平是決定各國創新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通過對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的研究和國內高新技術園區發展需要的調研,我們認為,我國亟待設立開放型創新區域,以開放式創新應對全球新一輪創新競爭的挑戰。
開放式創新成為各國創新戰略新趨勢
金融危機后世界科技發展呈現出新趨勢、新特點。首先,各國將科技創新作為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內容。為搶占新 一輪科技競爭制高點,歐美日和新興經濟體加大創新投入,紛紛推出新興產業規劃和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發展戰略,爭奪創新資源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
二是對創新體系的開放性日益重視,“創新的開放性和國際合作”成為各國創新戰略的突出特點。創新戰略新趨勢,客觀上要求各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國際合作,融入科技全球化,把握科技革命和創新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
三是原始創新能力成為決定國際分工地位的一個基礎條件,科技創新的集成趨勢明顯。作為創新的核心與前沿區域,科技園區成為一國或地區綜合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和支撐。而體制開放和國際化發展,成為決定科技園區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為此,各國政府積極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放松管制等多種措施打造更加開放的創新環境,促進對人才、技術、資本、信息和服務等創新資源的全球配置,提升對高端產業活動的吸引力,為科技園區發展釋放活力、開拓空間,進而增強國家和創新區域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探索“開放式創新”新體制意義重大
開放式創新,應以構建開放型創新體系、打造世界級創新核心區域為目標,主要任務是做到“六個提升”:進一步提升科技園區創新體系的開放性;進一步提升對創新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區內企業國際化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科技園區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創新環境的國際化水平和服務體系的支撐力;進一步提升園區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開放式創新,將是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有益嘗試和重要舉措,是我國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選擇。以體制創新和政策突破為動力,改善創新環境,將增強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創新要素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有助于打造世界級創新區域并引領開放式創新,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科技全球化中贏得主動。
我國科技園區國際競爭力有待提升
自1988年以來,我國已批準設立105個國家級高新區,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核心區域。近年來,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和深圳等發展較好的國家級高新區,在國際化發展的政策體系構建、國際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企業國際化發展能力、國際化創新環境等方面取得較大改善。科技園區的快速發展,促進我國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但在我國的創新體制中,仍存在諸多影響匯聚全球科技資源、提升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障礙和問題。例如,將跨國公司在華企業排除在我國自主創新主體范圍之外,未能充分吸收外資企業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資源,制約了技術溢出效應的發揮;在與創新活動直接相關的生產性服務、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和醫療教育等社會服務領域,亟待放寬投資準入,以提高服務水平、改善創新環境;建立跨國技術戰略聯盟是企業參與科技全球化的最新趨勢,跨境投資并購則是企業短時間獲取前沿技術、資金支持和高端人才等創新資源的重要途徑,對基礎創新能力較弱、居于追趕地位的新興經濟體至關重要,但我國境外投資管理體制中仍有諸多亟待開放和放松管制之處。
政策體制上的障礙和開放不足,嚴重制約了新形勢下我國的創新發展。具體到我國科技園區的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近年來雖有較大改善,但仍落后于以硅谷為代表的國際頂尖科技園區。例如,中關村科技園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僅為硅谷的1/5左右,人均發明專利授權量相當于硅谷的1/4。硅谷上市公司150強的平均營收規模達260億元,為中關村上市公司營收100強的2.5倍,人均凈利潤是中關村100強的8.3倍。
以科技園區為基礎,建設“開放創新試驗區”
要實現我國“創新驅動”和“建設國際一流科技園區”的目標,必須適應科技全球化新形勢,積極應對國際創新競爭的新挑戰。
雖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火炬計劃”都強調要建設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國家高新區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提出要“促進高新區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但都沒有為促進創新體系的開放性和科技園區國際化發展專門設計政策或體制改革方案。近期,我國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珠海橫琴、深圳前海等特殊經濟區域為載體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放探索。在此背景下,可考慮在中央授權和風險可控的條件下,選擇一、兩個高新區設立“開放創新試驗區”,通過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突破現有創新體系中的政策體制障礙,積極探索“開放式創新”的新模式和新體制。
“開放創新試驗區”,不是僅僅復制和疊加其他特殊經濟區域的開放政策,而是必須針對全球技術發展前沿與新趨勢、高新技術園區開放創新的新需要,選擇最具優勢條件、國際化發展意愿強烈的園區進行探索和試驗。在國內高新區中,中關村多項指標居全國領先地位,創新資源密集、創新體系較完善、創新優勢較突出、創業投資十分活躍,是我國第一個高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人才特區。近年來,中關村開放創新的意愿十分強烈,已明確提出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目標并進行了一系列國際化發展的政策體制探索,為“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奠定了基礎。可考慮在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基礎上設立“中國開放創新試驗區”,先行先試,積累經驗,并逐步向全國高新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