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筆者的一些瑣碎想法,片面荒謬之處,敬請指正。
筆者認為:未來10年,可能是中國自動化行業發展的黃金10年。10年以后,制造業中基礎自動化的總體發展水平將向西方發達國家看齊;同時,與生產、決策相關的智能化將走向深入。這兩個領域的發展,決定著中國自動化的未來。
未來的機遇
自動化生產線的普及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會對自動化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本文所謂自動化產業,是指那些提供設備、儀表、軟件、服務等與自動控制相關產品的公司。筆者預計,下面幾個領域的發展可能面臨機遇和挑戰。
機器人產業
機器人產業可能有跨越式的發展。機器人不是新技術,機器人的應用程度主要與社會發展水平相關。筆者在10年前發現:中國鋼廠中工人的很多工作,在日本是由機器人完成的。在工資水平較低時,購買機器人是不合算的。但隨著勞動力價格的提升,機器人的使用勢必擴大。幾年前,富士康公司發生“十三跳”事件,引發社會的極大關注。此后,郭臺銘開始重視機器人。筆者認為:機器人的制造、使用、服務將會成為未來自動化產業發展的熱點。
生產過程智能化
自動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對智能化產生巨大的需求。例如,在鋼鐵冶金行業,有數百種稱為“模型”的智能軟件,能幫助實現復雜的過程和管理控制。“模型”應用的程度,是一個企業現代化程度的標志。類似技術在化工等大型流程行業也有。筆者認為:在未來十年中,類似技術將會在規模相對較小的制造行業中逐步普及。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的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生產數據。這些數據中包含大量有用的知識和信息,能有力推進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相關技術在用電預報、產品質量預報等方面有了很多應用案例,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有人甚至指出:對利潤微薄的行業來說,數據分析和知識挖掘帶來的效益,可能就能決定企業的盈虧。筆者猜測:針對工業過程數據分析、挖掘的相關工作,可能會成為一個專門的服務性行業。
事物智能
事物智能(BI)是個老概念。盡管如此,BI的應用僅僅是開始。最近10年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為BI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BI在未來10年的發展前景會更加光明。該技術不僅能促進中國的經濟轉型,也將成為政府行政改革的強大引擎。
筆者發現:在大型企業、政府機關,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管理“短板”。具體表現在居民和職工的抱怨很多,有些抱怨是歷史的痼疾。而這些問題,本質上都是可以通過BI技術來實現的。換個角度看:在未來10年里,BI技術應用不好的企業,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BI應用不好的政府,也難以成為人民滿意的政府。
智能交通
2009年,中國汽車產量步入世界第一。目前,中國大約20%的家庭擁有了私人汽車,跑步式進入汽車社會。然而,汽車的大量使用也帶來了許多嚴重的問題:從一線城市到小縣城,紛紛出現交通擁堵現象。汽車的能耗已經占據中國總能耗的20%,中國的原油一半以上需要進口。智能交通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極其重要的手段。但目前為止,中國的軟、硬件水平都還不夠理想。智能交通的個性化很強,每個城市、每條道路、每個時間段的情況都不一樣。硬件投入的價格也很高。預計這個產業的體量不會太小。社會呼吁能夠推進這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