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在近日召開的 “2014中國輸配電產業論壇暨中國首家輸配電產業園—山東金鄉經濟開發區招商推介會”上,北京國際電器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部長王迎旭作主題為 “智能電網建設對輸配電產業積極影響”的演講。他表示,當前,我國電力需求不斷增加,智能電網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的重要階段。對輸配電設備制造商來講,智能電網建設不僅是一次促進產品技術提升的機會,更是一次產品整合與改革的機遇。電氣設備迎來新商機
目前,我國面臨電力資源緊張的局面,為了確保正常的生產生活及可持續發展,國家在智能電網升級,農村電網改造,高壓、特高壓調度控制技術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我國智能電網建設計劃總體投資1.6萬億元,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總投資93.8億元,智能化部分投資約為537.6億元。
該規劃稱,到2015年,在智能電網建設方面,我國新建智能變電站將達到約5182座,其中計劃新建750千伏智能變電站19座,500千伏智能變電站182座,330千伏智能變電站60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1198座,110(66)千伏智能變電站3710座;改造64座500千伏、18座330千伏、320座220千伏、630座110(66)千伏變電站。
除了智能電網建設與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的陸續展開,節能改造工程也為我國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王迎旭預計,到2015年輸配電市場規模將達3200億元。
此外,國家電網公司計劃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35億元,其中電網投資為3815億元,增長近20%。專家表示,2014年將是電網設備投資年,國家電網公司投資計劃如能實現,國內眾多有實力的電力設備企業將分享這一盛宴。
“輸配電設備市場增長需求依舊旺盛,一是產業政策鼓勵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的發展。二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軌道交通投資、大量新能源并網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三是西電東送、南北互供、跨區域聯網、南水北調、智能電網等重大工程的陸續開工建設,也將帶動我國輸配電設備行業的快速發展。四是出口需求不斷增長。”分析人士如是說。面臨多種挑戰
王迎旭表示,智能電網建設為電氣設備企業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遇到一些挑戰。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4~2018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智能電網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需要應對以下挑戰。
首先,更大范圍優化資源配置能力亟待提高。中國一次能源分布及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決定了資源大規??鐓^域調配、全國范圍優化配置的必然性。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電力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與資源和生產力布局不均衡矛盾日益突出。缺電與窩電現象并存,跨區聯網建設滯后,區域間輸送及交換能力不足,電力資源配置范圍和配置效率受到很大限制,更大范圍優化資源配置能力亟待提高。另外,由于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帶來環保壓力,也要求加快建設以電為中心,實現 “電從遠方來”的能源配置體系。
其次,新能源接入與控制能力需要進一步強化。中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展迅猛。一方面,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正在加快建設,呈現大規模、集約化開發的特點。另一方面,分布式新能源及其他形式發電方興未艾,未來存在爆發式增長的可能。2002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風電裝機年均增長74.9%,光伏發電裝機年均增長52.2%。這給電網運行帶來了重大挑戰。一是需要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的精度,提高新能源發電預測準確性;二是需要合理安排新能源并網方式,實現風光與傳統電源、儲能等聯合運行;三是需要進一步提升大電網的安全性、適應性和調控能力;四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城鄉配電網建設與改造,要求配電網具有自愈重構、調度靈活的特點,具備分布式清潔能源接納能力。
再其次,電網裝備智能化水平需要持續提升。自2009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應用了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故障綜合分析告警、配電網自愈等一批先進適用技術,但整體來說,這些技術應用的規模、范圍和深度仍較低,需要進一步加大推廣。同時,需要更加注重應用先進的網絡信息和自動控制等基礎技術,進一步提升電網在線智能分析、預警、決策、控制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滿足各級電網協同控制的要求,支撐智能電網的一體化運行。
第四,與用戶的互動需要不斷增強。隨著用戶側、配網側分布式電源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隨著屋頂太陽能發電、電動汽車的大量使用,電網中電力流和信息流的雙向互動不斷加強,對電網運行和管理將產生重大影響。一是需要重點研究由此帶來的電網物理特性的改變,建立數學、物理模型,解決信息交換及調度控制等相關問題;二是需要大力探索配套政策與商業運營模式,適應分布式電源并網的需要,豐富服務內涵,拓展終端用能服務領域和內容,促進終端用能效率的提升,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