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儀表信息網
2014年7月8-9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的“制造強國”和“工業強基”之“儀器儀表項目”重大戰略咨詢項目研究報告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近70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研討會就項目組初步提交的“制造強國戰略研究儀器組報告”和“儀器儀表制造業強基戰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制造強國”和“工業強基”)進行了討論,廣泛聽取來自企業代表和一線專家的意見。
分組討論會
此次制造強國和工業強基研討會分為分組討論和總報告討論。分組討論由智能傳感器及儀表組、科學儀器及環保儀器組和醫療儀器組構成。制造強國項目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秘書長朱險峰匯報,工業強基項目由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徐開先負責匯報,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石振山副所長匯報了儀器儀表制造強國指標體系的研究情況。中國儀器學會副理事長吳幼華主持總報告研討會。中國工程院尤政院士和清華大學金國藩院士分別進行了項目介紹和總體要求。參會代表就研究報告提出了各自意見和建議。
科學儀器及環保儀器組前期對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儀器企業如普析通用、北京吉天、北京海光、東西分析、濟南海能、上海舜宇恒平、聚光科技、湖南力合、武漢天虹、長沙開元、湘儀離心機、漢威電子等進行實地調研或函調工作,并邀請企業代表參加此次研討會。企業代表就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建議從國家層面應該支持的重點項目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總報告討論會
目前,我國中高端儀器設備的關鍵核心部件,如工業用變送器EJA中的傳感器、光電倍增管、離子源、四極桿以及大容量X射線管等幾乎是全部依賴進口,從提高國家整體制造業水平,加強國家安全等方面考慮,國家層面支持這些基礎關鍵器件的研究十分必要。
核心部件研發的主要特點是市場需求量少、涉及種類多、研發投入大、研發周期長以及需要高端人才,導致國內企業不愿意在這方面加大投入,也很少有企業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進行這方面的投入,在項目初期,國家的介入尤為必要。問題的核心是國家如何通過相關的政策和有效地使用資金來支持這些項目?如何使研究成果順利產業化并能夠使承接這些研究成果的企業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在儀器企業發展方面,與會專家表示近年來國內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儀器儀表制造企業,其產品可以與國外產品進行競爭;但是,也不得不面臨產品同質化嚴重、知識產權模糊不清等問題,導致整體水平難以快速提升,未來幾年大規模的整合、并購、優勝劣汰不可避免。國家應該盡快出臺相應的標準和政策,為國內優秀的儀器企業營造公平的發展環境,避免通過低質產品進行惡性競爭,導致“劣幣逐良幣”現象出現。
背景介紹
1、制造強國項目
2013年1月,中國工程院2013年重大戰略咨詢項目“制造強國戰略研究”啟動。項目下設“制造強國的主要指標研究”、“制造業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和“制造質量強國戰略研究”3個綜合課題組,機械、運載、能源、冶金化工、信息電子、輕工紡織、儀器和制造服務業8個領域課題組和總體組,共計140余人,其中院士30人。
項目研究工作將重視以下四點:第一,要注重戰略性、前瞻性和工程性;第二,要注重科學方法,把握全局,突出重點,開展廣泛調查、深入研究、充分討論,并結合科學分析;第三,要加強對咨詢隊伍的建設,構筑“強核心、大協作、開放式”的咨詢隊伍體系;第四,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常態化戰略研究機制,加強對制造業各類數據的統計,結合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建設,建立制造業數據庫,并針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開展長期、持續性的研究。
2、工業強基項目
2014年1月,工信部委托工程院開展“工業強基戰略研究”。我國工業“四基”(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質量技術基礎)發展滯后、關鍵產品(技術)長期依賴國外,已成為制約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重大問題,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十二五”期間,國務院發布了《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2013年,工業信息化部在財政部支持下,正式啟動實施“工業強基專項行動”,支持了15個方向的24個示范項目,為強化工業基礎開了一個好頭。
為了盡快扭轉工業基礎薄弱的狀況,有必要重新認識加強工業基礎的重要性,制定發展戰略, 進行政策設計,制定行動計劃,并將加強工業基礎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對企業有引導作用,為政府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決策依據。
《制造強國戰略研究》涉及5個專項課題組、13個領域課題組。其中,“課題13:儀器儀表制造業強基戰略研究”由清華大學金國藩院士擔任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