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物聯網概念的提出很有些時日了,大家都感覺到雷聲大雨點小,究竟何時物聯網技術能夠真正獲得應用,能夠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尚不可知。筆者多年來一直專注于農業物聯網技術的研究,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農業物聯網能夠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做了一些分析。
一、農業專家的明星示范作用,明星展示廳讓農業技術的推廣變得更簡便
運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可以將農業專家或種植能手的示范田、示范棚的現場數據,通過云平臺實時展示給公眾,構建起一個種植數據的公開展示廳,這樣不僅能讓更多的人從中學習到科學種植經驗,也能讓農業種植能手通過云平臺數據秀出自己的風采。
據了解,北京昆侖海岸傳感技術公司在北京通州建立的示范大棚,就是讓農戶通過電腦、手機或其它移動終端訪問云服務平臺,實時查看大棚里面種了什么作物,在什么時候澆水了,在什么時候通風了,在什么時候噴淋了等等,就是一個不懂種植的人也能邊學邊通。
二、農技專家可以對種植戶進行遠程診斷和指導,讓農民的困難和問題得到快速解決
農業物聯網不僅讓種植戶看到專家分享的科學種植數據,而且也能夠讓專家看到種植戶的田間種植數據,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來為種植戶提供科學的指導,從而實現種植作物的遠程診斷和就醫。
如果種植戶的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出了一些問題,農技人員可以通過該作物的生長條件數據,分析出該作物是不是澆水過于頻繁了,是不是需要給作物補光了,是不是土壤溫度偏低了等等,并且通過日常檢查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
三、歷史數據的積累,為農業種植科學分析提供了數據基礎
現在我們都在講大數據,大數據首先是要有準確的數據來源做支撐的,農業物聯網恰恰是通過對每個田間、每個大棚、每個作物生長過程進行不間斷的數據采集,才能夠在云平臺上建立起相應的作物種植大數據庫,有了這樣的大數據,就可以對作物的品質產量與種植期間的數據進行分析,科學的總結出作物的最佳生長條件,同時也為農業科學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數據基礎。
近日,記者了解到,北京昆侖海岸傳感技術公司的農業大田數據采集系統,就是通過多參量的無線傳感器,把整個縣域范圍內大田的基礎數據進行采集,如風速、雨量、環境溫濕度、不同區塊的土壤溫度、土壤透水率以及光照度等,所有參量都匯集到云平臺數據庫,當這個數據庫的數據有了幾年的積累后,通過數據分析就可以對整個田間作物品類的分配、水利設施的規劃等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確保作物增產增收。
四、食品生產數據可追溯,保證食品的安全,讓農民的收入大幅增加
通過對農業物聯網技術大范圍的推廣,讓農產品的生產數據可追溯變得更容易、更全面了,從而也為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提供了條件。對農業種植戶來講,如果自己種植的蔬菜有了可追溯的數據,就等于有了食品安全的通行證,自然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這對農業種植戶來講是最實惠、最有誘惑力的,同時也是農業物聯網真正走向健康發展最現實的驅動力。
中國移動通訊與北京昆侖海岸傳感技術公司在山東壽光合作的農業大棚物聯網項目,就讓當地農民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實惠。中國移動提供的云平臺做到了對大棚作物的數據實時可查詢,而這些農產品也因為有了生長數據變得出身不同,在超市里不但身價高,而且追捧者眾多。
五、農業物聯網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
“農業物聯網”的概念由來以久,它能給農民帶來的好處也無需置疑,但現在大多數人看到農業物聯網仍停留在示范項目階段,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業內人士分析,其關鍵是投資回報率。與帶給農民的好處相比,前期的資金投入是否劃得來?我投資的錢,多久能夠賺回來?一直是在農戶心里留有的問號。
事實上,隨著如今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現在農業物聯網的前期投入成本已經很低,以北京昆侖海岸同中國移動通訊合作的山東壽光蔬菜大棚項目來說,幾百個大棚的監控項目,平均到每個大棚的投資不過一千余元,但是每個大棚因此而增加的收益,就已經大大超過了這個金額,僅用一個種植季便可收回前期投入。因此,就現在的農業物聯網而言,關鍵技術已經不是問題,建造成本也不是問題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農業物聯網的春天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