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1年起到2000年止,我國工業碳排放總量達到132億噸,而森林生態系統抵消了同期工業總排放的22.6%,在未來50年里,如果面積不變,僅僅改善林分結構,增加密度,我國森林還可以增加22億噸碳匯;如果按照林業規劃到205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8.4%,我國的森林碳庫可以再增加30億噸碳匯。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方精云日前向國家林業局介紹的其在碳循環與森林作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衡量工業排放的主要指標是碳排放,碳排放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簡稱。由于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便于讓公眾最快了解,最簡單的方法是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長時間以來,多數科學家和政府都承認溫室氣體已經并將繼續為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因此,如何通過節能減排的技術來減少工廠和企業的碳排放量,成為本世紀初最重要的環保話題之一。在這個前提下,碳排放交易應運而生,碳排放現已形成“大宗商品交易”的國際市場。
由于碳排放交易是用經濟手段推動環保的國際通行辦法,作為這種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的核心內容,1997年開始接受簽署的《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重要議定書,是碳排放全球交易的政策驅動力。2002年,英國就自發建立了碳交易體系,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中,有60多家企業致力于研發有助減少碳排放的新技術,英國、美國已經是全球碳排放交易的兩大中心——擔綱的分別是倫敦金融城和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目前,排放模式全球碳交易市場年均交易額已達300億美元,預計將來還會大幅增加。現在,參與碳排放交易的政治家和商人都將目光投向了亞洲,投向了中國。
那么我國森林生態系統在碳匯上可以產生多大價值?研究結果顯示,在1981年~2000年間,我國森林植被碳儲量和土壤碳儲量均有所增加,20年間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總碳匯約為29.9億噸,其中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匯和森林土壤碳匯分別為15.8億噸、和14.1億噸,抵消了同期工業總排放的22.6%。研究結果還表明,我國森林在未來50年里,如果面積不變,僅僅改善林分結構,增加密度,我國森林還可以增加22億噸碳匯;如果按照林業規劃到205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8.4%,我國的森林碳庫可以再增加30億噸碳匯。
衡量工業排放的主要指標是碳排放,碳排放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簡稱。由于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便于讓公眾最快了解,最簡單的方法是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長時間以來,多數科學家和政府都承認溫室氣體已經并將繼續為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因此,如何通過節能減排的技術來減少工廠和企業的碳排放量,成為本世紀初最重要的環保話題之一。在這個前提下,碳排放交易應運而生,碳排放現已形成“大宗商品交易”的國際市場。
由于碳排放交易是用經濟手段推動環保的國際通行辦法,作為這種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的核心內容,1997年開始接受簽署的《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重要議定書,是碳排放全球交易的政策驅動力。2002年,英國就自發建立了碳交易體系,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中,有60多家企業致力于研發有助減少碳排放的新技術,英國、美國已經是全球碳排放交易的兩大中心——擔綱的分別是倫敦金融城和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目前,排放模式全球碳交易市場年均交易額已達300億美元,預計將來還會大幅增加。現在,參與碳排放交易的政治家和商人都將目光投向了亞洲,投向了中國。
那么我國森林生態系統在碳匯上可以產生多大價值?研究結果顯示,在1981年~2000年間,我國森林植被碳儲量和土壤碳儲量均有所增加,20年間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總碳匯約為29.9億噸,其中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匯和森林土壤碳匯分別為15.8億噸、和14.1億噸,抵消了同期工業總排放的22.6%。研究結果還表明,我國森林在未來50年里,如果面積不變,僅僅改善林分結構,增加密度,我國森林還可以增加22億噸碳匯;如果按照林業規劃到205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8.4%,我國的森林碳庫可以再增加30億噸碳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