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4年8月19日電 /美通社/ -- 今天有關各方在北京簽署了一個里程碑式的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協議,標志著中國、丹麥、加納、贊比亞各國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能源合作的開端。
該項目是首個由中國、非洲以及捐助國構成的三邊南南合作項目,旨在確保中國可再生能源技術以最佳方式滿足加納與贊比亞方面的需求,關鍵技術得以成功轉移與應用。該技術轉移項目將增加這兩個國家貧困農村地區的可使用能源,并將吸引更多對該項目感興趣的發展中國家與中國在未來展開更進一步合作。
該項目為2010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政府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的一部分,旨在通過創新項目,促進南南合作。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局局長徐浩良表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很高興能促進這項協議的簽署。除了傳統的硬件設備和基礎設施,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通過提供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的‘軟件’支持,加強項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丹麥政府為立項提供資金的同時,還提供了2925萬丹麥克朗(約合540萬美元)的資金用于推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加納與贊比亞實施這個項目。至此,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項目由中丹兩國政府引領,科技部為合作部門,并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北京、阿卡拉與盧薩卡辦公室的支持下得以實現。
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盛表示:“丹麥加入這種創新的伙伴關系的原因是有跡可尋的。丹麥政府為了實現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樹立了遠大的目標,并提供了在商業上可行的解決方案。丹麥在這個方面有一套嚴謹的記錄。丹麥作為非洲的長期合作伙伴,一直致力于援助非洲發展,同時,丹麥與中國的雙邊合作關系日趨緊密,這也不難理解丹麥為什么參與這個項目了。”
該項目通過以社區為基礎的離網型發電系統增加人們可使用的能源量,幫助實現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倡的“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目標。這種通過創造條件以采用可再生能源技術而非以硬件支持的方式將有效消除壁壘并加強當地政府的能力以應對國家首要發展任務、滿足當地人們的需求。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局局長徐浩良先生、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盛(Friis Arne Petersen)先生、加納駐華大使 Anani Demuyako 先生、贊比亞駐華大使 Getrude Kasuba Mwape 先生、科技部中國 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郭日生先生、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諾德厚先生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白樺先生出席了于北京聯合國大樓舉行的簽約儀式。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社會各界并肩協作,幫助提高各國應對危機的能力,并推動可持續的發展方式,以提高每個人的生活質量。立足于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我們擁有廣闊的全球視野和獨特的本土洞察力,為實現民強國盛的目標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