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4年8月4日
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是全國性的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平臺,是由從事相關業務的各類單位自愿組成的新型科技合作網絡組織。該聯盟旨在進一步促進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實現科技成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
“我宣布,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正式成立!”8月1日,在山東威海舉行的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啟動大會上,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景安的聲音擲地有聲。
在此次啟動大會上,來自地方科技部門、國家高新區、應用型研究院(所)、科技服務機構和特色產業骨干企業等100多家聯盟成員單位的代表,共同見證了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在威海正式啟動成立。
抱團合作 破解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痼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成就斐然,但也存在著大量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系統性、全局性問題。在今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表示:“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于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就像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兒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總框架下,提出了“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推進應用型技術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等切實要求,也為我國進一步探索在新形勢下,如何加速推動市場需求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出了新課題。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不可能是某個部門、某個地區或者某個地方能夠獨立完成的,必須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聯合作戰、強強聯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修小平表示,“多年來,火炬工作和火炬體系集聚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數據,積累了大量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市場、技術轉移、區域戰略規劃、創新要素集聚、產學研結合、科技會展與項目推介平臺和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工作經驗。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要建立以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為核心任務,以應用型技術的市場評價和第三方市場調查評估為基礎,以聯盟網絡公眾服務、會員信息服務、科技戰略咨詢、需求招商服務、科技會展和成果對接會為主的公眾推介平臺,以專項‘交鑰匙’工程及其配套服務為主要運營模式的、政府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的上下聯動的工作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實現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
搭建平臺 建新型科技合作網絡組織
經2013年11月上海會議倡議,今年5月北京核心發起人會議籌備,8月1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牽頭,部分地方科技部門、國家高新區、應用型研究院(所)、科技服務機構和特色產業骨干企業聯合組成的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在威海正式啟動成立。
據了解,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是全國性的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平臺,是由從事相關業務的各類單位自愿組成的新型科技合作網絡組織。該聯盟旨在進一步促進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實現科技成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
“聯盟將充分運用市場機制,促進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帶動區域產業技術升級,實現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聯盟在政府引導下,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紐帶、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科技服務機構為依托,優化要素組合,配置共享資源,實現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秘書長徐軼介紹。
整合資源 實現協同創新與合作共贏
在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啟動大會上,全軍武器裝備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與科技部火炬中心共推軍民融合工作的有關情況;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與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術研究所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此外,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與威海市科技局、承德市科技局分別簽署了關于共建科技成果轉化中試承接區的協議。
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魏谷表示:“聯盟的主要任務,一是整合資源,有效促進全國范圍內,國家與地方(特別是地、市、區、縣)科技資源的綜合利用,促進科技資源向產業集群集聚,推動地方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二是構建成果信息服務、專家咨詢服務等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機制。三是組織地方產業集群積極對接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成果,形成若干活躍的科技成果轉化承接區;建立互通共享的成果轉化中試平臺,組織應用型研究機構對實驗室的技術成果進行二次開發與技術熟化、技術集成、技術中試或市場中試,并積極引導企業獲得熟化的科技成果。四是探索多出口的成果轉化產品市場渠道,倡導建立有效的新產品營銷機制;引導有條件和優勢的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等。”
“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堅持自主創新道路,堅持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堅持國際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是我們科技戰線的神圣使命,希望在座的同志們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創新、創新再創新,真正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巨大作用。”張景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