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4年7月28日
科技創業作為一種創新性實踐活動,是科技進步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重要渠道,是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產業改造、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方式。科技創業有別于一般創業,是將創新理念外化為有效組織行為的實踐活動,利用高新技術手段或創新的商業模式提供產品或服務,具有高成長、高收益、高風險特點。同樣區別于一般創業者的是,科技創業者大多由充滿創業激情和夢想,具備一定技術專長,但社會閱歷和企業管理能力都較弱的技術人員構成。對于正在創業或潛在的科技創業者,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和培訓必然要區別于一般的或啟蒙性質的創業教育。
一、中國科技創業教育現狀
(一)我國創業啟蒙教育初具規模
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至今開展不足20年時間。現階段,社會上的創業教育以高校體系內的學生創業啟蒙和針對就業困難人群的創業技能培訓為主,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設立的“創業學院”,主要采用無形學院模式,配置創業類課程與創業導師,但并不涉及學籍和院系調整,是現有高校培養體系外的補充體系。
而針對大學生和就業困難人群的創業技能培訓已初步形成體系和規模,主要有以下三類:共青團的KAB項目(Know About Business)、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SYB項目(Start Your Business)和北京光華慈善基金的NFTE項目(The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無論KAB、SYB還是NFTE,其針對的對象基本都是大學生或就業困難人群,其目標都是幫助生存型創業者培訓創業技能,解決財務知識、商業計劃書撰寫等創業的基本問題。
(二)科技創業教育方興未艾
科技創業一般屬于機會型創業,即以某項技術創新或模式創新為切入點尋找市場縫隙,其門檻較高,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商業環境的不斷健全和完善,高科技項目和企業成為資本和市場的寵兒。而孵化行為、創新項目、資本市場三者不斷博弈融合,為開展科技創業教育提供了必要性前提和市場機會。
目前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0萬家,但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早期(潛在)科技創業者的培訓才剛剛興起。組織培訓的主體是政府科技部門和社會投資(中介)機構。政府科技部門以提高科技創業者的創業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開展公益性培訓;投資(中介)機構則以尋找投資項目為目的開展市場化培訓,并為投資項目整合各類社會資源。但目前無論政府部門還是社會機構,科技創業培訓工作基本都處于單打獨斗狀態,沒有形成有效機制和健全體系。
目前,現有的科技創業教育課程主要面對四類人群:潛在創業者、早期創業者、科技創業企業企業家和企業高管。
各類孵化器和投資(中介)機構開展的創業技能培訓:主要針對早期創業者和創業團隊(潛在創業者)。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幾千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對科技創業者培訓和輔導的主要力量,半數以上都是政府主導性質的公益性培訓;投資(中介)機構組織的創業訓練營,如黑馬訓練營、聯想之星、創新工廠、36kr、天使匯、亞杰商會等創新型孵化器針對互聯網創業者的培訓等,這些機構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好的項目并進行投資;各地創業大賽對參賽隊伍的培訓,主要培訓參賽者的參賽技巧和提升創業能力。
技術創新方法培訓:主要針對科技企業創業者和企業技術研發人員。如TRIZ培訓,TRIZ理論是針對產品改進、技術創新,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以及解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建立一個由解決技術矛盾,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用于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培訓。
商業模式創新培訓:主要針對企業家和企業高管。如西交利物浦大學SKEMA商學院開發的KET/KGT工具包,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為成長型企業提供培訓服務。針對孵化器內企業開發的創業工具包,是針對創業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工具支持,適用于對早期創業者的培訓。
二、火炬體系下科技創業教育實踐
火炬計劃實施26年來,專注于科技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各種方式培育了大批優秀的科技企業和企業家。但由于科技企業數量眾多,無法全部直接面對,科技創業教育培訓工作一直采取間接的方式進行,即以提高科技創業服務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間接提升科技創業企業的創業能力。目前已開展了“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火炬創業導師行動計劃”、“科技創業培訓平臺建設”等幾項工作。
(一)科技企業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體系
目前,科技企業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已具有一定規模,形成的金字塔式培訓體系,已提升3萬名孵化器從業者服務能力,間接服務和帶動7.7萬家在孵企業創業能力提高。
目前納入火炬計劃統計的孵化器已達到1500家,并以每年超過15%的增速增長。各地孵化器內共有7.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其中創業,畢業企業已達5.2萬家,中央“千人計劃”人才超過400人在孵化器內創新創業,在孵和畢業企業中幾乎囊括了我國大部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源頭企業。這些企業代表著中國的未來,提高這些初創企業創業者和管理人員的創業能力急需專業的創業培訓和日常輔導。孵化器從業人員幾乎每天陪伴著創業者共同創業,提供各種創業服務和指導,他們的素質和能力深刻影響著孵化器內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的發展。“懂孵化、明創業、會管理”是對孵化器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
為此,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每年一期的孵化器主任培訓班基礎上,自2012年開始規范教材、師資、考試、合格證,開展成體系、成建制的孵化器從業人員初、中、高級培訓工作。
1.初級培訓:自2012年開始,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導和支持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針對孵化器一般從業人員的初級培訓。該培訓以孵化器基礎理論、孵化器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科技政策體系等4個模塊為基礎,邀請國內孵化器理論和實際操作方面的知名專家授課。全國26個省市的孵化器協會或核心孵化器確定為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基地,2012-2014年上半年共開班53期、培訓人數超過4515人(超過孵化器從業人員總數的15%),參訓孵化器突破1000家(超過孵化器總數65%)。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導孵化器研究中心編寫正式教材,目前已改版兩次。
2.中級培訓:針對孵化器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的培訓。在26家培訓機構中確定北京、上海、西安和深圳4家為中級培訓牽頭機構,輻射周邊地區。四地培訓采用差異化戰略,如北京以創新型孵化器建設培訓為特點;上海以原長三角地區中高級培訓為基礎,重點培訓孵化器建設與科技金融結合;深圳以粵港澳聯動為特色,培訓和引導華東地區孵化器建設;西安以園區建設與運營為特點,重點培訓初建孵化器的管理者。中級培訓由《中國孵化器》雜志負責編寫20個模塊教材,目前北京、深圳、上海均已開班,共培養孵化器中層以上學員100余人。
3.主任培訓班:孵化器主任培訓班是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的前身和起源,主要針對上一年度新升級為國家級孵化器的主任進行培訓,自2001年開始至今已舉辦13期,培訓人員超過1500人,主任培訓班為我國孵化器事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培育了大批優秀的管理者。
4.學位班:2009年在北京理工大學開辦一期孵化器專業工程碩士,30多位學員畢業并取得工程碩士學位證書。目前科技部火炬中心正與中科院大學就聯合開辦創新創業MBA相關事宜溝通協調,已達成初步意向,擬定于2014年9月開班,畢業學員將取得碩士(MBA)學位與學歷證書,預計招收學員30-50人。
5.出國培訓:各地孵化器每年有許多出國學習孵化器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機會,如美國孵化器協會(NBIA)年會、亞洲孵化器協會年會(每年兩次)、國內孵化器組織的出國培訓等。
以上五類培訓構成了完整的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體系,不僅為我國科技創業培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下一步科技創業教育在全國布局建立了基地。
(二)火炬創業導師行動計劃
2008年,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經濟部、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辦公室、中國高新區協會創業中心專委會共同發起“中國火炬創業導師行動”。中國火炬創業導師行動一經開展,立即得到了全國各級科技部門,尤其是各孵化器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參與,形成了創業導師+輔導員+聯絡員的創業導師輔導機制,當年認定火炬創業導師39人。
2012年,科技部火炬中心修訂出版《中國火炬創業導師行動工作手冊》,形成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導、省級科技主管部門管理、各地孵化器積極參與、集中管理與各自運作相結合的創業導師管理和輔導機制,當年認定火炬創業導師310人。在“中國火炬創業導師行動”的引領下,目前全國以形成9262人的創業導師隊伍, 創業輔導員7180名,創業聯絡員15009名,2013年對在孵企業開展了63萬人次的輔導培訓,為被輔導企業融資89億元。
(三)科技創業培訓服務平臺建設
以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基地為依托,以部分基地為試點,整合社會培訓機構資源,直接開展針對科技創業者的培訓,以期形成試點突破、全國開花的發展局面。由于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的成功開展,各地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基地在組織培訓活動的過程中取得了豐富的經驗,開始嘗試依托孵化器培訓基地,運用市場化機制整合社會科技創業教育機構和培訓資源,直接對本孵化器的在孵企業或周邊地區孵化器內的在孵企業開展創業培訓。
目前國內提供專業科技創業教育的服務機構很多,如西交SKEMA提供的KET創業工具包、一些機構提供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培訓、創新方法TRIZ培訓,以及創新工場等投資機構開展的創業訓練營等。這些機構根據各自不同的目的在不同角度和企業的不同創業階段提供培訓服務。各機構基本都在獨自發展自身業務,沒有形成合力。而孵化器作為科技創業企業地理集中平臺,通過整合上述機構,由創業企業選擇需要參訓的機構和課程,實現市場化運行,培訓機構優勝劣汰,以無形的手整合科技創業教育培訓資源。
該項工作目前以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基地之一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為試點,開展依托于孵化器平臺的創業教育培訓工作,模式成熟后將在全國有條件地區推廣。(見圖1)
三、科技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探索
火炬計劃作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的一面旗幟,有責任也有義務擔負起中國科技創業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的任務。以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火炬創業導師等工作為基礎,以火炬計劃相關資源為依托,以整合社會資源為手段的科技創業教育培訓體系構建迫在眉睫。為此,探索從孵化器從業人員能力提升、孵化器科技創業培訓服務平臺、火炬創業導師行動推進、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選手培訓、創業苗圃——創客培育、科技創業理論研究及教材編寫、火炬創業教育門戶七個方面工作,推動建立火炬科技創業教育體系。
(一)孵化器從業人員能力提升
以提高孵化器從業人員創業服務水平為突破口,間接提升科技創業者的創業能力。中國3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集中于遍布全國各地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內,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建立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整合社會資源,是一種基于社會化分工資源整合外包服務。提高孵化器從業人員的創業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有利于其服務的在孵企業快速成長。
工作探索:在繼續開展孵化器從業人員初、中、高級培訓基礎上,重點加大中級培訓的開展力度,各地區中級培訓形成特色;對培訓負責機構引入競爭機制;持續改進培訓教材并正式出版;對孵化器較多并有意愿成為培訓機構的地區予以確定。落實與中科院大學合作“創新創業MBA”班,爭取與北京科技大學或浙江大學合作開展孵化器工程碩士班。
(二)孵化器科技創業培訓服務平臺
以孵化器為平臺,采用市場化機制整合社會科技創業教育和培訓資源,由創業企業選擇需要參訓的機構和課程,市場化運行,優勝劣汰。以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為試點,模式成熟后在全國有條件地區推廣。
工作探索:建設網絡平臺,著重推動線上線下互動機制。試點單位加強與培訓加盟機構合作,提升創業培訓價值,深化創業培訓服務,擴大平臺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品牌培訓機構參與,使平臺與地方科技工作及創業園區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和有序結合。
(三)火炬創業導師行動推進
創業導師工作經過火炬創業導師行動5年來的宣傳和推動,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并在多個城市形成體系。但是,經調研目前大部分創業導師在取得稱號后并未深入開展企業培育和輔導工作。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1.我國文化中分享、開放、回饋意識還比較淡薄,與國外創業導師自主志愿的行為相比,我國的創業導師多為“被志愿”的提名、受邀以及確認,工作中缺乏對于志愿輔導的長效認同,單純的聲譽激勵難以調動其履職的積極性。
2.我國創業導師多處于社會一線,他們很難抽出時間與創業者保持密切的聯系。另外,由于創業導師與創業者所處行業的同質性,往往使得他們之間存在著潛在的競爭關系。
3.我國創業導師輔導模式相對單一,定期輔導、單純的一對一的輔導模式以及座談會等形式不利于創業導師靈活地發揮輔導職能。
工作探索:轉變創業導師工作思路,變被動認定模式為主動出擊方式,讓創業導師工作由社會公益行為轉變為精神激勵+商業機制,真正有效服務于企業。
1.擴大導師選取范圍:與創新工場、聯想之星、亞杰商會等有志于創業輔導的機構合作,遴選創業導師,將苗圃、大賽團隊與之對接。吸收更多已經退休的或者退居二線創業導師,使之可以全身心地為創業企業提供輔導和幫助。
2.動態管理機制:限定火炬創業導師人數上線,制定火炬創業導師考核指標,推薦導師孵化器定期匯報導師工作成效,實施績效管理。每個導師聘期三年,有進有出。
3.機制創新:通過孵化器、創業苗圃、創業大賽等向創業導師推薦項目和企業,雙向選擇;建立導師培養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培養專職創業導師。
(四)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選手培訓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已成功舉辦兩屆,目前第三屆大賽也已啟動,在各地產生廣泛影響,創業企業和創業團隊報名踴躍,針對報名參賽企業和團隊的培訓需求日益迫切。短期的商業計劃書撰寫培訓和應賽培訓已無法滿足參賽隊伍的需求。結合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及各地分賽區情況,在參賽過程中和比賽結束后開展創業培訓。在創業大賽中發現優秀團隊,推薦給以尋找投資項目為目的的創業培訓機構,合作共贏,并通過項目推薦的模式將這些機構納入火炬創業教育培訓體系。
工作探索:通過大賽遴選優秀創業項目和企業,推薦給創新工場、聯想之星等知名項目培訓機構,推薦給風險投資機構。通過大賽整合投資機構、知名企業、投資人,提高火炬知名度。將創業大賽選手培訓與孵化器創業教育平臺工作結合,在平臺上引入各類培訓機構對大賽參賽企業進行培訓。
(五)創業苗圃——創客培育
創客作為一種新興的創業模式,其在中國發展契機依托于我國完善的制造業生態體系,是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歷史機遇。創客憑借蓬勃的生命力已經滲透和融合于電子工程、互聯網、加工制造、金融、文化、藝術、建筑、醫療、服裝等行業。而創業苗圃作為火炬創業孵育體系的重要平臺,其對創業團隊、潛在創業者的專業孵化經驗特別有利于建設“創客空間”,并對創客進行培育。
經調研,目前國家級孵化器內共有創業苗圃超過200家,而國內從事創客工作機構則較少,屬于新生事物,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尤以北京和深圳的創客空間發展迅速。在各地創業苗圃內開展創客教育,將創業苗圃工作與創客思維結合,以創業苗圃為平臺宣揚創客思想,整合眾籌金融平臺,激發創業團隊創新創業活力,提高創業苗圃內科技創業項目的創新水平。
工作探索: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內舉辦創客大賽,召開“創業苗圃工作會”交流創業苗圃建設經驗,將創客思維引入創業苗圃建設,促進創業訓練營與創業苗圃合作,提高各地創業苗圃孵化創業團隊水平。
(六)科技創業理論研究及教材編寫
科技創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其靈魂在于對科技創業教育理論的建立,其外延工作主要是科技創業理論研究和科技創業教材的編寫。
火炬體系內目前整合了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研究力量,組織研究團隊,進行科技創業理論及科技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并開始著手編寫科技創業教育培訓教材。目前已開展的部分研究工作有:與中國高新區協會孵化器專委會、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清控科創等研究機構制定《關于促進科技創業若干意見》、《創業中國計劃》;指導《中國孵化器》雜志、孵化器研究中心編寫《孵化器從業人員培訓教材》(初級、中級);與吉林大學合作開展《孵化器市場化資源平臺機制研究》;火炬學社研究《科技創業新特點和新趨勢》等。
工作探索:
1.利用火炬平臺資源和數據資源,有條件開放,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研究力量合作開展研究,在已整合創業者教育平臺內開展問卷調研,在孵化器內開展創業企業調研,配合科技創業相關研究;擴大合作范圍和對象,如與清華“全球創業觀察”團隊合作開展科技創業研究,與吉林大學創業學院等大學創業研究機構合作開展科技創業基礎理論研究等;爭取科技部研究課題,以及研究經費支持。
2.在科技創業及科技創業教育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科學編寫科技創業相關教材,制定教程。指導地方培訓機構的正規培訓課程體系設置,引導科技創業者成功創業。
(七)火炬創業教育門戶
以網絡平臺為資源整合中心,整合各類創業教育信息和資源在網絡平臺開展創業教育,建立網絡虛擬創業教育門戶。目前,火炬孵化器信息管理系統(www.ctpio.org)已上線,504家國家級孵化器及其在孵的4萬余家企業已使用該系統填寫數據。在用戶體驗和推廣方面的工作已完成。
工作探索:
1.初步目標是將火炬創業教育網絡平臺搭建為整合全國甚至全球科技創業信息和科技創業教育資源的集散地,形成以火炬為中心的全國創業教育、研究、信息門戶。
2.在火炬孵化器信息管理系統(www.ctpio.org)內開發創業教育模塊,或直接將系統升級為火炬創業教育門戶。
3.利用火炬的資源配置能力,以全國近2000家孵化器為節點,影響擴散到孵化器相關的7萬家在孵和5萬家畢業企業,最終形成“火炬創業教育”=“科技創業教育”的培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