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計生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在京聯合召開推進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會議。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指出,要大力倡導衛生計生機構使用國產醫療設備,重點推動三級甲等醫院應用國產醫療設備。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工信部將用創新突破和推廣應用相結合的辦法,進一步推進國產醫療設備產業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在中國,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跨國品牌所占據。
而中國自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醫改最直接地刺激了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衛生部規財司數據顯示,我國2000余所縣醫院裝備配置平均缺口30%,其中包括全國2000多所縣醫院、5000多所中心鄉鎮衛生院和240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3萬~5萬所村衛生室的醫療設備建設,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預計,2009~2015年間,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30%之間;醫藥市場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也認為,到2015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額將達到537億美元。毫無疑問,市場的擴容和政策的扶持將同時給本土醫療器械企業創造空前的機會。
筆者分析認為,此次兩部委聯合推動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一方面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降低醫療成本的迫切要求。只有加快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推進普及應用,發揮國內企業比較優勢,降低醫療成本,才能有效遏制就醫費用不合理增長,切實減輕患者負擔。另一方面,也基于我國醫療設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CHINA-HOSPEQ)上,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攜其自主研發、已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注冊認證并推向市場的首批11款產品和5款尚未推向市場的新品首次亮相。業內普遍認為,隨著這批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端醫療設備進入國內各大醫院,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外資品牌一統天下的產業格局將被改寫,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產品及售后服務總體價格有望比同類進口產品低30%至50%,部分產品甚至可能使患者的就醫成本縮減三分之二。
而對于如何推進醫療設備國產化進程,當前還未有具體指導政策出臺,苗圩強調,工信部將一手抓創新突破,以企業為創新主體,打造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平臺,建立制造商+用戶的合作模式,突破一批關鍵醫療設備和核心部件。一手抓推廣應用。發展醫療服務新模式,搭建產需對接平臺,引導激勵醫療衛生機構使用國產創新產品,解決不好用和不愿用的問題,提升國產醫療設備的市場比重和配套水平。
苗圩指出,未來將加強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推進國產醫療設備行業發展的專項行動計劃,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支持領域,落實政策措施。圍繞醫療衛生事業重大需求,突破一批關鍵醫療設備及核心部件。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嚴格生產流通環節質量監管,推動自主品牌創建和培育。進一步推進產需對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努力改變產學研醫脫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