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運輸船作為國際公認的高附加值產品,受到廣泛關注。 資料室供圖
無論全球還是中國新造船市場,都從專注傳統船型轉向了海工與高附加值船舶,各船型市場所占份額出現結構性變化。面對變化,中國造船企業總體訂單不降反增。
去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經濟運行報告,指出:“80家重點監測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明顯下降。其中,利潤總額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53.6%;其他三項指標,即完成工業總產值、出口交貨值和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的下降幅度均超過15%。”今年前7月,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再發報告,指出:“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97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船舶制造企業為1104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7億元,同比增長10.6%。”經濟運行情況優于去年。
市場出現結構性變化
自2008年以來,全球造船市場份額出現重大變化。2008年,傳統船型如集裝箱船和油輪的市場份額下降至22%,而海工與高附加值船如LNG船則被關注。
彼時,中國造船企業還沒有獨立建造海工與高附加值船的能力。但今年上半年,中國海工裝備合同金額已達79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提高到32%,居第一位;承接新船訂單4080萬DWT,同比增長78%。骨干企業和研究單位的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新的突破,獲得一批高技術船舶訂單。如4月份,明德重工與歐洲船東簽訂7+2+2艘2.46萬噸級不銹鋼化學品船建造合同。不銹鋼化學品船的技術難點在于焊接,2012年前,該項技術在中國為空白,短短兩年時間,明德重工自主突破焊接難點,如今接到的不銹鋼化學品船訂單數量及金額可躋身世界前三。
又如雙燃料動力船,7月25日,中航鼎衡交付中國首艘雙燃料液化氣船,用于裝載乙烯等液化氣體。7月29日,舜天船舶獲得4艘雙燃料5000TEU型箱船訂單,每艘造價7000萬美元。正因中國造船企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近期才集中接到以上多筆高技術船舶訂單。
強強聯手模式受推崇
超大型集裝箱船也屬高技術船舶范疇。去年7月,長興重工成功完成9400TEU型船的交付,此時,上海外高橋造船剛完成對長興重工36%股權的收購,雙方聯手,將上海第一艘9000TEU型船打造完成。今年上半年,上海外高橋造船同時開工建造1.8萬TEU型船,標志著中國船舶工業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4月份,東南造船廠與福建長興重工就生產經營合作簽訂協議,協議約定分兩期開展合作:第一期從船舶分段建造開始,使福建長興重工分段制作達到國際標準水平;第二期雙方實施船臺及相應的生產設施租賃以實現總裝承包造船目標,或者以合作形式開展經營接單。
強強聯手另一標志性事件是,7月份,瓦錫蘭集團與中船集團簽署協議,合作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資企業。根據協議,中船集團將通過旗下子公司中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有新合資企業70%的股份,瓦錫蘭則持股30%,負責接管瓦錫蘭二沖程發動機業務。瓦錫蘭的二沖程發動機使用天然氣與LNG雙燃料發動技術,在節能、環保方面幾乎可惠及所有類型的船舶,該開發成果被業內稱為“改變商船行業規則”。此次中船集團與瓦錫蘭合作,意味著中國造船企業在建造雙燃料發動機的船舶技術方面獲得權威支持。
老問題依舊難破解
盡管中國造船企業接連獲得高技術船舶訂單,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前7月中國造船完工量繼續下滑,共完工交付2066萬DWT,同比下降21.5%。分析認為是由于2011年和2012年成交量較小,船東接船意愿不強。
另外,造船技術雖有提高,但質量穩定性依然堪憂。8月17日江南造船發生火災,起火的是江南造船2號塢一艘在建的8萬噸級大型液化氣船。就在4月份,該造船企業因建造同型船而起火,內部知情人士透露,起火原因極可能在于焊接技術出現問題,保險公司正為4月份起火事故進行理算,賠款將為千萬元。8月份發生火災的這艘船由人保承保35%、華泰承保35%、太保承保30%,事故發生后預計保險公司也需支付千萬元賠款。
客觀而言,當前中國造船工業依然面臨種種困難,自主創新不足、生產效率不高、配套產業發展滯后和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等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造船業變強”目前仍然只是愿望,而非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