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輪胎企業來說,‘上不上機器人’的臨界點正悄然臨近。”日前,在2014年全球輪胎技術論壇上,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輪胎研究所工程師蘇博在報告中稱。
據了解,工業機器人技術在國外輪胎企業的物流和智能生產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米其林、普利司通、倍耐力等輪胎巨頭都擁有獨特的智能生產技術,全球輪胎制造業也因此朝著智能化的趨勢發展。在中國輪胎行業,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也正在投入使用。
成本因素推動機器人大規模使用
據悉,為了保持競爭優勢,全球各大輪胎制造企業近年來紛紛采取降低成本的舉措,而降低勞動成本被公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基于此,工業機器人越來越多地被輪胎制造商們廣泛應用于各種物流自動化系統,以及輪胎智能化生產過程中。
目前,工業機器人在輪胎物流中的應用已經十分成熟。例如,芬蘭Cimcorp公司的物流自動化系統,從輪胎成型開始到被裝上卡車投入使用,可以全程自動操作。此外,韓泰物流管理系統、固特異全自動化倉儲運營系統、阿波羅物流管理系統等,均為成熟的物流自動化系統。
另外,在智能化生產中,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正成為趨勢,包括米其林、倍耐力、住友、固特異、普利司通、大陸、東洋等輪胎制造商,都已擁有自己的智能生產技術。
某輪胎企業有關人士向輪胎世界網介紹說,工業機器人在輪胎生產中廣泛應用,大大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在此之前,輪胎生產過程中的每道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
“現階段,從倍耐力的‘模塊集成自動化系統’到普利司通的BIRD系統,自動化已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國,輪胎企業也都對自動化產生了濃厚興趣,試圖通過高水平的自動化設備,簡化生產、降低成本并提高產品質量。”蘇博在有關報告中透露道。
中國將成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近幾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之寬,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備受關注。世界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據統計,目前,國外機器人制造企業占據中國約90%的市場份額,其中,發那科、安川、庫卡、abb四家公司合計約占65%的市場份額。國內機器人企業雖處于發展起步階段,但發展速度很快,其中,沈陽新松機器人、安徽埃夫特、廣州數控,是國內機器人生產的第一梯隊。
據了解,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為輪胎業的發展帶來機遇。雖然在自動化生產技術方面尚有待突破,但在輪胎制造過程中的物流自動化系統方面,機器人已得到普遍使用,如三角輪胎物流管理系統、風神輪胎生產物流系統等。
有業內專家表示,國內輪胎生產企業在煉膠、運膠、壓出、硫化、物流等已經局部達到自動化水平,但如何將各個步驟柔和地組織在一起,發揮功能最大化,仍是國內利用機器人技術的難點。
蘇博預測認為,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國內輪胎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有望在數年內實現爆發性增長,尤其在自動化倉庫和膠料運輸系統等方面。